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儿子的一封信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1
读罢成院长推荐的《致儿子的一封信》,遂对子女教育的话题有所感想。6月8日,我刚给女儿过了一周岁生日,在初为人父自感欣喜的同时,也深深觉得对女儿的教育责任之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德行与修为直接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自身价值观的形成,正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如此才是对她个人成长负责。
古人说一个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要达到这种境界想必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要给自己设置一种追求,去警醒自己,去鞭策自己,而想让自己不断得到完善与提高我认为首先所需要具备的素养就是自律。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自律是自强之基础。
《易经》开篇即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在一生中想要发展与进步必须要做到自强,而自强之前提是自律。葡萄牙著名球星C罗的事例是一个很好的证明,33岁的C罗却有着23岁的身体,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的他,体脂率和肌肉含量都远超一般优秀运动员标准,在这背后是严格的自律习惯,在效力皇家马德里队时,他每天要做3000个仰卧起坐。在饮食方面更加严格,每天摄取的食物都是低糖、低脂,偶尔的营养加餐也只是烤鳕鱼片,如此的自律造就了他在绿茵场的一个又一个巅峰。可见自律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自律是成功之保障。
古人曰“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一味的放飞自我,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必然会招致做事的失败,而懂得自律并以自律加以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人必然会做成事。清朝功勋之臣曾国藩堪称自律者之典范,他是一个具备恒心的'人但这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他自觉练就的。青年时期的曾国藩坚持每天写日记,是他用来训练恒心的重要手段。在日记中多记载的是对自身缺点的批判,“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意过,皆记出”,通过这种日拱一卒的自律和坚持,既培养了他的恒心又对自身的修为进行了反省和提高,为其日后的事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自律与自身的结合是慎独。
前面两点我论述了自律予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而从实践的观点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要做到自律其外化形式和集中表现就是慎独。慎独的含义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独处的环境里,在没有外界的监督下能够严于律己,对自己严格要求。“人能慎独,则向内可以自省;向外,可以向天地质鬼神”。如此,便可以经得起一切诱惑,抛开一切禁锢,用自律的定力迎接一切挑战了。
寥寥几百字,对于自律的培养不能一语道尽,但却是我对女儿自身修养教育的一点思考和殷切盼望,希望她懂事时看到这篇文章能对自己有所启发,从而追求一种崇高境界,希望我能和我的女儿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待她亭亭玉立,方为栋梁之才,作为父亲的我会倍感欣慰!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2
读罢成院长引荐的《致儿子的一封信》,遂对子女教育的话题有所感受。6月8日,我刚给女儿过了一周岁华诞,在初为人父自感欣喜的同时,也深深觉得对女儿的教育义务之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德行与修为直接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本身价值观的构成,正所谓“爱子,教之以义方”,如此才是对她个人生长担任。
古人说一个人做人的最高境地是“立德、犯罪、立言”三不朽,要到达这种境地想必是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在生长过程中就是要给本人设置一种追求,去警醒本人,去鞭笞本人,而想让本人不时得到完善与进步我以为首先所需求具备的素养就是自律。如何让本人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我以为必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自律是自强之根底。
《易经》开篇即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人在终身中想要开展与进步必需要做到自强,而自强之前提是自律。葡萄牙著名球星C罗的事例是一个很好的证明,33岁的C罗却有着23岁的身体,作为一名足球运发动的他,体脂率和肌肉含量都远超普通优秀运发动规范,在这背后是严厉的自律习气,在效能皇家马德里队时,他每天要做3000个仰卧起坐。在饮食方面愈加严厉,每天摄取的食物都是低糖、低脂,偶然的营养加餐也只是烤鳕鱼片,如此的自律培养了他在绿茵场的一个又一个巅峰。可见自律对本身生长的重要性。
第二,自律是胜利之保证。
古人曰“不能胜寸心,安能胜天穹”,一味的放飞自我,由着本人的性子来,必然会招致做事的失败,而懂得自律并以自律加以标准本人的行为的人必然会做成事。清朝勋绩之臣曾国藩可谓自律者之模范,他是一个具备恒心的人但这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他盲目练就的。青年时期的曾国藩坚持每天写日记,是他用来锻炼恒心的重要手腕。在日记中多记载的是对本身缺陷的批判,“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意过,皆记出”,经过这种日拱一卒的自律和坚持,既培育了他的恒心又对本身的修为停止了反省和进步,为其日后的事业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第三,自律与本身的分离是慎独。
前面两点我阐述了自律予本身建立的重要性,而从理论的观念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个人要做到自律其外化方式和集中表现就是慎独。慎独的含义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独处的环境里,在没有外界的监视下可以严于律己,对本人严厉请求。“人能慎独,则向内能够自省;向外,能够向天地质鬼神”。如此,便能够经得起一切诱惑,抛开一切禁锢,用自律的定力迎接一切应战了。
寥寥几百字,关于自律的培育不能一语道尽,但却是我对女儿本身涵养教育的一点考虑和殷切盼望,希望她懂事时看到这篇文章能对本人有所启示,从而追求一种崇高境地,希望我能和我的女儿共同生长共同进步。待她亭亭玉立,方为栋梁之才,作为父亲的我会倍感欣喜!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3
昨天,细细品读了成院长推荐的《致儿子的一封信》,这篇文章是作家麦家写给儿子的,我曾经在《朗读者》节目中听他读过,当时就感动得鼻子发酸。现在再把这篇文章拿出来一字一句地看完,不自觉地就掉下了眼泪。
是被信中那深深的父爱感动了,是被这种两代人的交流方式感动了。都说中国的父母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情感,羞于说出对孩子的爱,但这信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有着浓浓的化不开的爱,都让我看到了父母对孩子的那种不舍、放手、担心和期盼。这种种情感堆叠在一起,确实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千言万语道不尽。
作为一个母亲,一个不能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母亲,我其实特别理解这种情感。麦家对远去费城的儿子说:“你从此没有了免费的厨师、采购员、保洁员、闹钟、司机、心理医生,你的父母变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机、一份思念……”那些无法陪在孩子身边的父母不就是这样的吗?作为一名护士,我能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非常有限,6岁的儿子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照料,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多时候妈妈就是手机里的声音,既不能给他当厨师、当保洁,也很少给他讲故事、陪他做游戏,所以他小小年纪便学会了自立。以他的年纪,应该还无法理解我的工作性质,但他却会在我休息时,不忍心打扰我,在我加班时,不哭不闹地等我回家。这样的懂事,尤其让人心疼。
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孩子因为感冒,发烧咳嗽,将刚刚下夜班睡着的我吵醒,那一刻,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诉说自己的难受,而是先对我说,妈妈,对不起,我把你吵醒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想到了麦家信中那种矛盾的心理,他希望孩子乏累了能自己放松,流泪了能自己擦干,生病了能自己去寻医生。但当孩子真的成长了,作为父母又是无比的心疼,一面欣慰于孩子的长大,一面又会怪责自己对孩子照顾的不周。从成为护士那天起,我在时间分配上,便无法公平,当病人需要我、工作需要我时,我选择了把时间更多的留给病人,结果,我缺席了孩子的童年,让孩子也由于这种生活模式而不得不比同龄孩子更多的母爱,以至于很多人一听说她的母亲是护士,都瞬间理解了他的性格。
不得不说,有一个懂事而坚强的孩子令父母放心,但当麦家的孩子去费城留学,从此离开父母远走高飞时;当我的孩子不再依赖我,可以像个小大人一样处理自己的事情时,身为父母,都会在麦家的文字中找到自己最真实的心理和情绪。我们盼望孩子长大,但当孩子真的长大了,真的不在身边了,父母才终于意识到,那个曾经在自己眼前调皮捣蛋的孩子,或那个凡事都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就这样走出了父母庇护的世界,开始独自面对这个还不甚了解的社会。
社会显然是复杂的,所以麦家建议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守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这其实也适用于每个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麦家的这番话发给我们的孩子或我们的朋友,让孩子们理解生活的意义,让朋友们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一个能给予孩子正确引导,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的家长。
也许今后,由于工作关系,我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仍然不多,对孩子的照顾仍然不够,但我愿意像麦家那样,把我的一颗心讲给孩子听,写给孩子看,让孩子的童年哪怕有缺憾,但绝不缺少爱。
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纽带,也是我愿意加倍给予我的孩子的最好礼物。因为,纸短情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4
亲爱的儿子——xxx:
当我看到老师让我给你写这封信时,我顿时感觉内心有好多话要给你说。
爸爸寄希望你学会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学会付出自己的努力,要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爸爸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当你胸怀大志,并努力去实现它时,你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是那么地无穷。
希望在你的黄金时期,你能在你心里埋下这四颗种子:
一、学会感恩:在你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你还会遇到很多以不同方式来帮助你的人,哪怕是你以后的对手,你都将感恩——因为有他的存在才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切忌妄自菲薄,这将让你失去一切。只有感恩,才会让你的一生变得愉悦而又充实,从容而又强大。
二、虔诚接纳:一个人,他在排斥很多人或事的同时,也一定把他自己封闭了。多看别人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的智慧已经将无数领域推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如果你要在这个基础上向更高更远的.彼岸进发,要靠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团队”,而这个“团队”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相信你能理解。……爸爸希望你以后能永远做个点亮别人的“太阳”,而不是被人点亮的“蜡烛”。
三、贵在坚持:正如你所走之路,别人看起来很苦很累,但你能一直走到最后——坚持源自信念,源自热爱。“很苦吗?很累吗?这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无论你身处何种逆境,你要始终听从
你内心的召唤。”乔布斯的话告诉我们,世界上聪明的人有很多,但很多聪明人都碌碌无为,只有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百折不挠的信念和近乎疯狂的热爱才能造就经典与伟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要相信:……每一次的挑战与坎坷甚至荆棘,都是你未来人生每一个成功的阶梯;每当你最举步维艰的时候,也是你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很多人都倒在了这一刻,只要你能再坚持一百米,成功之门就将向你豁然打开。
四、成功价值:成功可以以钱来衡量,但绝不能仅以钱来衡量。如果一定要拿一个标准来形容成功,那就是你对社会的贡献值。无论你以后干的是科研,还是社团,还是商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人类谋求更好的生活、为世界展现更美的画面将是你一生所追寻的目标。……我们不求名留青史,我们不求腰缠万贯,只要你能在你的领域闯出为后人所称道的新天地,毫无疑问,你就是个伟大的成功者。
儿子,你的成功才是爸爸一生最大的快乐与幸福!爸爸会因你而感到骄傲。时不我待,儿子努力吧!爸爸相信你。
祝儿子学习开心,玩的更开心!
父亲:xxx
20xx年x月x日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5
五月和六月不仅仅是初夏时节,更因为母亲节、父亲节而有了不同于其他月份的更重要的意义。阅读了成院长每月一荐《致儿子的信》,作者是麦家,一位著名的作家、编剧。让我想起看过的一档非常有质感的节目《朗读者》,麦家所朗读的是一封写给儿子的旧信,这封最“最美家书”感动了现场许多年轻人。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声名煊赫的作家,而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在面对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时,强忍不舍也要放孩子高飞,把临别前便已升起的牵挂,化为句句叮咛。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一段,“你从此没有了免费的厨师、采购员、保洁员、闹钟、司机、心理医生,你的父母变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机、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劳,饿了要自己下厨,乏累了要自己放松,流泪了要自己擦干,生病了要自己去寻医生。我爱你,真想变作一颗吉星,高悬在你头顶,帮你化掉风雨,让和风丽日一直伴你前行。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对不起,儿子,我也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因为我爱你,因为那样的话,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苍白的、弱小的,至多不过是一条缸里的鱼,盆里的花,挂着铃铛叮当响的宠物。这样的话我会感到羞愧的,因为你真正失败了。作为父亲,我爱你的方式就是提醒你,你要小心哦,你要守护好自己哦。说到守护,你首先要守护好你的生命,要爱惜身体,要冷暖自知,劳逸结合,更要远离一切形式的冲突。”
读起这些字句,你是否也像我一样觉得似曾相识,或许是你要到另一个城市上学的时候,或许是你已经要建立自己家庭的时候,或许是像我一样,不在父母跟前儿,他们觉得保护不了你的时候。这些情意绵长的话语,肯定也曾在你耳边絮絮叨叨了许多回,甚至,你还曾经不耐烦过。他们有太多嘱咐的话想要说出口,怕你嫌烦,你听到的只是他们想说的一小部分吧,父母的爱总是深沉的。
“子欲养而亲不待”,似乎许多子女总要到了那一刻,才能有最真切的体会。“所以,如果哪天你突然意识到,你的爸爸妈妈开始对你小心翼翼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出于一份恐惧,那是出于一份爱。”让我们珍惜吧!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6
今天读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里面的两个小故事让我我感触良多。
一则寓言说: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
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看完这个寓言,你有没有感觉跟你很像?在平时上学时总是喊苦喊累,盼望着休息,可一开始放假,便觉得无所事事?其实,这都是心态搞的鬼。有事情可做就是一种幸福,当你把工作视为一种乐趣,无论干什么都能尽力而为,你便不会“生活在地狱之中”。
工作的乐趣也由心态而定,洛克菲勒还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同样都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的一个人可能就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嘴里经常吐出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
第三个人可能会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荣,工作为乐,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话是“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妈妈说,这个故事像极了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的一句话:“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有意义,那么不论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都会对它产生乐趣。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困难、无趣。当你叫喊着这个工作很累人时,即使你不卖力气,你也会感到精疲力竭;反之,哪怕多么辛苦劳累的工作,你也会觉得轻松有趣充实。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如何对待学习和工作?由你选择;要进天堂还是地狱?亦由你选择。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7
前几日在报上看到一篇报道。陕西宝鸡市一个清贫的工人家庭,儿子学习很刻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就在全家为此欢呼雀跃时,父亲却为7000多元的学费心急如焚。报道的日期愈来愈逼近,父亲东挪西借,可学费只凑了3000多元。不知那位父亲是如何想的,竟撇下儿女家庭跳楼自杀了。父亲的自杀给儿子留下深深的痛苦与思念。这一不幸的铬印也许将伴他终生。虽然在社会的支助下如愿地入了学,但还是给我巨大的震撼。生活的艰辛和压力,也常常使我产生疲惫感。
你已进入关键的初三。能不能考入重点高中,就取决于后几个月的努力程度。现在的减负本身不是目的。更不是给学生更多的玩耍时间。上学的目的是为学到更多的知识和具备进一步学习和钻研创新的能力。而要有突出的成绩不说到头悬梁锥刺骨的地步但必须有比别人付出得多的辛勤和汗水。升学期间的竞争压力不是减负政策所能改变的,它实质上是将来的就业与生存质量的竞争的开始。
也许你会因为蓝球的球技提高而得意,会为口袋里的零花钱比别人多而得到虚荣心的满足;也许会因玩性太大成绩下降遭到家长喝斥而沮丧,会因某些方面比不上同学而有伤自尊,会因我没能给你一个完整的家庭得到周全的爱而忧郁自卑……这也许就是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这都不是你最重要的。
像许许多多的家庭一样,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值得在孩子面前自诩的本钱,因为一芥百姓无什么轰轰烈烈的成就,也只能用别的什么榜样鼓励孩子使之追求的目标。孩子也没有在同学面前炫耀父母地位和权势的资本,却也很少有抱怨自己生错了家庭,依然爱着自己的父母。
由于我给你带来比普通家庭多的苦恼。使你变得比别的孩子要忧郁寡言,心事重重和敏感。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也很自觉,学习上从来没让我操过多的心。更让我欣慰的是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使我为你的愧疚释然了许多。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
最近你玩性大,学习自觉性减退。这不是好现象。从以往成绩看,忽高忽低的分数恰与你学习的认真程度成比例。有几次就是因为贪玩而学习成绩下降。抓紧一些成绩上去了。有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这就是你的学习态度决定的。
学习的主动性与认真程度一般来之于兴趣和压力。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便更能激发人的学习或探索的积极性。这是主动的不需要什么鞭策的'。这种学习的效果也很立竿见影。如果长期热衷于对某种事物兴趣不减,并刻苦钻研(这种状况感觉不到苦而是乐在其中)便能成为此方面的‘专家’。然而,世上绝大多数的学业有成者并不是从有兴趣起步,而是迫不得已潜心钻研某种学问。是很不情愿地与枯燥乏味抗争搏杀。理智战胜了惰性便能升华,理智败下阵来将一事无成。学习抛开了兴趣实际上是个苦差使,是为了具备达到某种目的能力或条件。倘若想在社会有立足之地并且站稳或出类拔萃,这种苦是必须耐得的。当然通过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成份。那就是兴趣的“走火入魔”与压力的刻苦都比别人付出得多才能有成。
在学习方面我管你很少,让家长签字的作业几乎不看,随手便签,更罕见去检查你的作业。我充分相信你的自律自觉。事实上学习好坏完全靠自己。但给你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并不是让你像脱缰的野马由着性地胡乱奔驰。还是要明确目标,努力而刻苦学习,有一个好成绩。你不是个笨孩子,下些功夫,我坚信你的能力。
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要纠正。自己桌上书本零乱无序。找急需用的东西竟要一阵翻腾。我开玩笑说你的书桌像毛主席的一样。你却不以为然。这种不讲究无条理的毛病可不是以不拘小节为搪塞所能理解和原谅的。你已快十五岁的人了,很快要自立生活,养成个好习惯,也能树立个好形象。长的那么‘酷’别糟蹋了。
另外的就是我们的家庭生活。似乎这不是你该操心之事,生活的纷繁压力更不应该过早地让你身背肩扛。然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中国俗语却证明了早懂事的孩子人生路会顺畅许多,早明白艰辛并不会摧残人的智慧反而更能激发人的才能。
现在你们的学习费用(合理的不合理的)高的惊人,这是一般工薪家庭难以承受的。算算从小学开始到大学毕业按现有的价格水平象你没有十几万元是下不来的。距你上大学只有三年多时间,我惶遽感到重压。以我现在的年收入不吃不喝也仅够你大学的年费用。前段时间因我跑工作花费不少,事情又无办成,没什么积蓄了,更觉沧然。原想指望你母亲,可你母亲的情况你也清楚,一个吸毒之人纵有万贯家财最后也只能一贫如洗。恐怕要落空了。
但无论怎样艰难,这方面的事情不需你操心,我会竭尽全力供给你上学期间的费用。但我们首先要过节俭的生活。有一次开家长会听刘老师讲你们班里有一个同学把几万元的存折拿到了学校。对学生来说口袋里多装些零花钱出手阔绰并不能说明比谁优越比谁智商高。因为他花的不是自己的,他是把家长的优越携到了你们生活的圈子,好比是拿别人财富来炫耀。这只能说明娇气和虚荣。你们是平等的。如果要比的话一是比学习二是比将来。
要珍惜这个年龄,珍惜学习。珍惜每一堂课。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深刻体会到年轻时没能更好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诸多不便。倘能重回学生时代我将是另外一个人。懊悔一定会少去很多很多,欣慰一定会增加很多很多。
去年央视同时热播电视剧《孙中山》和《康熙王朝》时,我问你愿做孙中山还是想做康熙。就因为可以唯我独尊气指颐使,你要做康熙。我与你分析了孙中山和康熙都是中国历史大潮中处于风口浪尖上能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人物,为中华改写历史推动社会滚滚向前的伟人。所以,我们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仍在塑造他、咏颂他。然而,他们却迥然不同。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与康熙的“正大光明”就不在一个档次。孙中山历经磨难是在为天下百姓谋光明,康熙再声嘶力竭正大光明不搞阴谋诡计,可那不是为公,而是为稳固他的皇权统治,为了他自己的家而已。
康熙为达到目的可以威胁利诱可以不择手段地满门抄斩,而孙中山为实现富民强国的理想却只能正大光明地兴师讨阀逆历史而动的败类。康熙可以独步天下唯我独尊,而孙中山谦谦君子只是公仆一个。
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既做不了康熙,更做不了孙中山!事实上你就是考上大学弄个博士什么的也做不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位。我们要的是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
只要你努力了,无论什么结果,我都不会埋怨什么。而只要你努力,也根本不会有什么坏的结果。这一点我相信你!
给儿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篇8
读完《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这样一篇文章,可以说就是一封书信,我真的很有感触。
简单地说说《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所写的内容,这封书信主要讲述了一名16岁男孩比较沉迷于网络,而且这个男孩到了这个年纪具备了叛逆性格了。他的母亲为此感到很头疼很担忧这个儿子,于是就写了这样一封信,而且信当中是很巧妙得借助了电脑当中的一些特有名词来写这封信。
看完《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我知道这是一封母亲用心良苦以后才写的信。当中母亲字字句句流露出真情,全然地表现出这样一位慈祥母亲对儿子的爱。
是的,母爱不正是伟大的爱。我们很清楚,当今的孩子往往是拥有一台电脑的,而且很多孩子到了16岁就会很叛逆而且也会沉迷电脑游戏。这个时候的母亲总是很焦虑很担忧的,担忧孩子的未来。而这位母亲恰恰是通过这份给孩子的心,希望孩子能够重新改正错误,变好。读完《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我也意识到现在的家长不懂得怎么跟孩子沟通,其实家长们也应该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所思所想。
《致网虫儿子的一封信》,真是不错的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