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七篇。
阅读作者写的书籍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 以记录读书历程的方式,写下读书笔记,是否想更深入地了解“《水浒传》读后感”下面的资料或能帮到你,如果我的经验能够帮到至少一个人那么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水浒传》读后感 篇1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施耐庵,因为我听姐姐说这本书非常好看,所以我也买了一本,我最喜欢这本书的第十二回景阳冈打虎,也叫武松打虎。
最近,景阳冈上来了一只凶猛残暴的大老虎,已经吃了二三十个人,还吃了许多牲畜,这里的人们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没有除掉这只害人的大老虎。
这一天,武松离开了柴进家,他想去看望多年未见的哥哥。他走呀走,走到了一家酒店,酒店上写着"三碗不过冈"几个字,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还是想过山顶的景阳冈,所以武松一直走,到了晚上,武松在一块大青石上就睡着了,突然,武松听见老虎的声音,酒也吓醒了,立刻站起来,他发现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他临危不惧,把老虎按在地上,左手紧紧揪住老虎皮,右手抡起大铁锤般大小的拳头,猛打了六十多拳,一直把老虎打的断了气。
经过读了这一章节,我感受到了武松是一个正直,胆量过人的人,我要向武松学习,成为武艺高强,勇猛过人的人,我一定要长期坚持锻炼身体,长大要为祖国效劳。
《水浒传》读后感 篇2
一谈到名著,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了,读过《水浒传》我才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仁、义、勇!
《水浒传》中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那梁山泊上的一百单八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着手足般的情谊;他们有不同的背景,却有着相同的志向与情调;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却能和睦相处;他们各有长处,各有特点,融和在一起,造就了“水浒英雄,绿林好汉”的佳话。他们视兄弟为手足,打官府之不平,与百姓做一家。一面“替天行道”杏黄旗串起了他们的传奇故事,彰显了他们的侠肝义胆,表现了他们的手足情深,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说到义,便要说一说我们熟知的“孝义黑三朗”——山东呼保义宋江,绰号及时雨,排行老大,众兄弟都拜他为老大。他一生最讲的究的便是“义”。从他被贬,到遭受斩首,再到做上梁山之主始终都不忘人与人之间的义气。单从别号中就能看出他讲究义气,为人仗义。
谈到勇,便是大家熟知的黑旋风李逵了,他自称铁牛,就可以看出他勇敢无畏。比如沂岭怒杀四虎,那句“今日你吃俺老娘一个,俺却要杀你一窝”就充满气势。另外,战场上,他冲锋陷阵、所向披靡,那句“让你瞧瞧你黑爷爷的厉害”更是吓得对手心惊肉跳,气势上就已经完胜。
论到仁,便要说到浪子燕青,燕青都一直跟随卢俊义,从不会有二心,故用他来说仁,最合适不过了。
阅读完整部名著,总的来看,水浒的一百零八将都让我非常震憾,替天行道是他们的作为,勇敢无畏是他们的品质,为人正直是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的一生!
《水浒传》读后感 篇3
读完了水浒传,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为里面的人物的命运叹息。
“官逼民反”贯穿了整部著作,一百零八个好汉,皆被逼上梁山,深感宋江等人情谊,都留下来效忠宋江。本以为大酒大肉,劫贫济富逍遥一生,最后因为世代读书,曾当过押司的宋江渴望功名,梦想衣锦还乡,使得一百单八人四分五裂,最后仅剩二十七人在皇帝面前听封领赏。
最后又因为奸臣当道,宋江,卢俊义等人又被人谋害,一百单八将好汉中成为笑谈,可怜多少豪杰,都付笑谈中…
一百单八将所展示给我们的是“忠”和“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 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一”字虽然只有三笔,但有时需要用一生来书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有相当大的勇气,甚至决心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印象最深并使我落泪的竟是那生性鲁莽,性格暴躁,动不动就跟人发生口角,甚至弄出人命的黑大汉李逵。开始我并不欣赏他,反而觉得他就是一个惹是生非,没有头脑的黑汉子。但在《宋公明神聚蓼儿洼》中李逵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颠覆了。
当他知道自己喝了宋公明的酒有毒后,他没有愠怒,只是垂泪到“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后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说罢,堕泪如雨。
最后与宋江相抱而死,至死无怨言。
一百零八将中最后又有几人落得个半世清闲。与读者的看法相反,我认为杀死英雄的不是奸臣,而是宋江。我想用宋江的智慧不难想象招安的结局,但他只是无视那些把招安当成生死的兄弟,甘愿为他赴汤蹈火,毅然接受了招安。
有智慧者预知未来,半路隐遁山林,浪迹天涯。也有痴心随宋江者,下场又如何?我想宋江私心占大部分的,他只想在死前落得个官宦名号,甚至渴望衣锦还乡,即使做官后被小人排挤,奸臣谋害,也要落得个功名之身。
他虽然为兄弟们考虑过,但他太幼稚了,以纯洁清澈之心去相信这浑浊不堪的社会。既然选择上了梁山,就只能做一辈子草寇,别无选择。兄弟们的一厢情愿是否给错人了呢?
我想他们也无怨无悔,这就是忠义吧!
千言万语,何若水浒!
《水浒传》读后感 篇4
我站在微风吹拂的天台上,了望着战乱纷争,聆听金戈铁马的击撞,嗅识着士卒脖梗上迸出的红腥,触摸着汗水浸湿的甲胄。遥想当年,一百零八位好汉雄踞梁山伯立下一面正义不倒的旗旌;遥想当年,一柄柄沉重的金刀沾抹了多少恶人的鲜血。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滂沱,在溯流中做中流砥柱,且当乱世出枭雄。
他们出生相差甚远,高至衙门老爷,卑至乡野村夫,有人仪表堂堂,有人鼠目寸光。时局乱世,此时不出何时出。但黑暗的溯流如乌云遮了天空,蒙了人眼,却将他们识为草寇。面对现实,他们挣扎,用忠义之心,尽显英雄本色。
还记得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他的百般刁难与暴力让人不觉心生恐惧,但举手投足间透出一派豪气。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保义宋江,带着微醉的双眼大笔豪书,在浔阳楼题反诗,风雨不时呈现出狰狞的面目,但却震不倒他坚握的笔杆。一个个英雄好汉在我眼前历历在目,生硬的文字塑造了鲜活的人物,流淌着传奇的血脉。
在历史的舞台上,也有极为出色的女性,她们有着更为坚毅的内心,有着更细腻的情怀。有这样一位女性。
有语云:“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所以许多青少年以此为借口,却与精彩失之交臂。这是对“水浒”的误解。水浒的故事意在证明黑暗中有光明,不济之世也有善良。它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个英雄好汉的真实面目,即便是欠人之短也毫不遮掩,使每个人物都鲜活。在施耐庵的笔下,无不透露出英雄的平常,他们也会邀功清赏,他们也会争鸣施夺。他们没有金钢铁骨,也会热血流泪,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灰分烟灭。但他们心中的承受痛苦与耻辱的能力,他们对情谊的真挚是无法比拟的。肩负正义之旌,头顶万寸黑暗。
水浒传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它文笔简练,用各种方式从人物描写中反映时代气息,笔触细腻,从人物性格中显现出他深厚的功底。他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经得住流言蜚语的抨击。
《水浒传》读后感 篇5
水浒传读后感2篇
水浒传读后感(一)
这个寒假,我看了这本书。下面,我就把我的几点肤浅的读书心得与在座的各位分享。才疏学浅,如有不到之处,请指正。
有简本和繁本,简本叙事简略,文字比较粗糙,而繁本叙事详细,文学性较强。我看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繁本,共一百回。在这本书中,被逼上梁山的108条好汉,每一个人上山,都有自己的一番故事。他们替天行道,是因为曾经遭受了太多的不公和迫害。作者通过每一个好汉的遭遇,把那个时代王朝的贪婪腐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所以他一直安分守己,不敢反抗。在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风雪山神庙等一系列的事件中,最终被逼上梁山。而李逵是造反精神最为彻底的一个。他上梁山没有丝毫的勉强。上了梁山之后,他的`要求是“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所以一听说要招安,他便踢翻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甚至把朝廷的圣旨扯个粉碎。
武松是最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的故事有景阳冈打虎、怒杀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作者为我们塑造了 “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太岁神”的英雄形象。花和尚鲁智深则是一个疾恶如仇、专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不仅写出了他的勇,而且写出了他的智。正是这些顶天立地的好汉,构成了这支起义队伍的中坚。
通过一个个富于传奇性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性格鲜明、各有特点,且绝不雷同。书的人物大多性格较鲁莽,但作者写人的鲁莽更是使人称奇:如鲁达的鲁莽是性急,不容得半点怠慢、史进的鲁莽是任性、李逵鲁莽是强横、阮小二的鲁莽是悲愤无说处,而焦挺的鲁莽是自己的气质欠好……这些形象有血有肉,有声有色,跃然纸上,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书中的语言生动、准确、明快、洗练,富于生活气息。人物描写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你看,作者是这样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跳的:“那人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双脚一蹬,那条渔船似一狂风飘败叶箭也似的投向江心里去了。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两个好汉扑通地翻筋斗撞下江里去了。”点“,”蹬“,”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再看那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焦躁起来,便脱下布衫,两只手一驾,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里,一似扭葱般都扭断了。”这“似扭葱般”,让活脱脱一个力大无穷、个性刚烈的好汉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
看水浒风云,品英雄气概。一百零八位好汉梁山聚义,一百回传奇精妙绝辟。挥舞枪棒直爽豪气,好汉情义惊天动地。水浒传,精辟!
水浒传读后感(二)
水浒传>读书心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与世闻名。今天我阅读了这本书,饱览了中国古代各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了解了“一百零八将”是如何相遇,如何结拜的全过程。我敬佩他们的为人;敬佩他们的武功;敬佩他们的英雄气概。令我受益匪浅,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想很多,体会很深。
中令我难忘的一段是妇孺皆知的“武松打虎”。武松年轻力壮,机智勇敢。当他听说景阳冈时常有老虎出没,隔三差五有人被老虎吃掉,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时,他便自告奋勇,决定除掉这只老虎。一天晚上,他喝了十碗酒壮胆,然后径直上山。那只凶猛的老虎听到了动静,以为又来了一个猎物,猛地朝武松扑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挣开了老虎的血盆大口,打得老虎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老百姓十分感激这位盖世英雄。
中类似这样的故事很多,我觉得这些好汉都十分勇敢,为老百姓除暴安良,这样的英雄也被贪官污吏所陷害,这些人简直是丧尽天良。我十分同情这些好汉的遭遇,我真不明白这世上为什么会有好坏人之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多一些这样的“梁山好汉”,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安宁,世界将更加美好!
我喜欢;我喜欢“一百零八将”;我喜欢中所有的故事。
《水浒传》读后感 篇6
00“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你是不是很奇怪?我怎么就文邹邹的了?这几天我确实看到了施耐尔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著的影响,踏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把鲁智深的正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得佩服起来施耐庵。
他的祖籍是在苏州,后来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他不愧是文学家,我看了《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
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我,我甚至感动得流泪,为什么?
现在我就带着你去品一品水浒传。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称作“花和尚”。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携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
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其实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会有“鲁智深”永远是这么莽撞。我还记得一个村子,黄甲打不过黄乙,于是打电话给儿子帮他。儿子当即持刀上阵,将黄乙刺倒在地。黄乙因伤去世。黄甲父子追悔莫及。
这难道不是莽撞闯的大祸吗?所以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能贸然行事,我们应该用大脑思考,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 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
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浒》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展示英雄气概:
侠肝义胆,西。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水浒传》读后感 篇7
中华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写的感人肺腑,言语又不乏幽默风趣,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长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具有现实意义。
林冲,豹头,80万禁军首领,侠义、刚毅、随和,从不故意惹麻烦。但他为什么会被逼上梁山呢?是因为朝廷中高俅等一帮佞臣作怪,误入白虎堂,沧州道遇险,风雪山神庙,都是佞臣们意欲扳倒林冲所一手导演的,只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林冲每次遇险都能够化险为夷,全身而退。这些事情让林冲忍无可忍,在官方**梁山人民的情况下。林冲是略有权势的人落草梁山的代表。
行者武松,因嫂子潘金莲不安守本分,在外勾勾搭搭,在内害死兄长,把她杀了。但这个人不是野心勃勃,愿意滋事的人,只是不甘于看到奸臣乱杀忠良无辜之辈。上岗打虎一事就能看出他的勇猛非常,敢作敢当。
但那个时代的朝廷偏偏就缺少这样忠勇双全的英雄。因此,武松被迫在鸳鸯楼深仇大恨,被迫前往梁山。武松即是平民百姓但有勇有谋的人落草梁山的代表。
而李逵,三阮等人却是真真正正的草根代表,既不具有力挽狂澜的一技之长,也不具有权倾朝野的家庭背景,只是乡村之中爱打抱不平,崇尚正义的“乡村豪勇”。就是他们这帮人,成就了梁山泊“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的豪气,也正是他们这群人,给梁山泊留下了烧杀抢掠,杀人如麻的污点。这样一帮人,那样一个异族入侵,天下大乱的尚武时代里,为什不投奔**,参军报国,追求正义呢?
原因很简单。奸臣当家,皇帝昏庸贪腐,这是老百姓看到和记住的。因此上到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宁愿占山“落草为寇”,当一个强盗伸张正义,也不愿投奔一个昏庸无能,坑害贤士的**。也正是这个原因,宋江最后妥协招安,众人竭力反对,并非真的想让宋江当皇帝,而只是不想让自己陷入水深火热,处处遭人排挤的窝囊境地。
因此,我认为梁山泊的形成根本就是北宋**一手造成的,而不是所谓的“地方豪强,聚众造反”那么简单。
《水浒传》不仅描写了不同人物被迫前往梁山的不同原因,还描写了一百零八位将军之间的兄弟情谊。“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这首小诗表现了水浒兄弟们视忠义为归宿,一生珍重义气的豪迈情怀。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就深刻地诠释了一人有难,百人支援的难能可贵的兄弟情。但当梁山水坡日益强大之际,却招来了无数可以避免的战争。这些无谓的战争夺取了很多好兄弟的性命。
七十回以后,招安派宋江带领剩余的好汉们回归朝廷,引领他们走上了不归路。本来是为了兄弟们安全的宋江不成想害死了所有人。因为佞臣当道,哪还有他们的位子?
这些好汉无一不被**致死。读者们每当看到官军获胜,就扼腕叹息,当看到宋江获胜,就拍桌叫好。但谁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徽宗、宋庆宗虽然平庸、懦弱、无能,但却是中华民族的正统。
梁山水泊再正义,也只是一群强盗草寇。再者说,我个人也不是很喜欢宋江的为人。到最后兄弟们都为了大哥打仗打得拼死拼活,宋江却一句招安害了所有人的性命;兄弟们要让他当头领,他还要超乎正常的一让再让,最终还打了东平、东昌,使鲁智深,徐宁等十四位好汉受伤,只为了他的虚荣。
他的为人已经注定了梁山水泊的灭亡。
虽然这部作品仅是作者根据北宋末年民间的实情实景以及当时人们所崇拜的一些英雄气概,还有些许作者私人感情所凝成的结晶,但我认为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即使是虚构的,也仍然值得我去敬佩,去同情,去评价,而非捕风捉影,以讹传讹。
最后,我还对作者给角色起的绰号感兴趣。这些绰号都很符合各个人物。如神行太保戴宗,日行千里,跑速飞快,故名曰“神行太保”。
玉麒麟卢俊义,曾在朝廷为官,有权有钱,故有“玉”字,此人相貌英俊,武艺非凡,猛若麒麟,故名“玉麒麟”。如此之人数不胜数。但我们知道,这只是一篇**,事实可能被艺术加工,也可能被虚构,所以一些人绰号与名字的组合就略微体现了作者的用意。
及时雨宋江,一场及时雨却“送江”,这不是白搭吗?智多星吴用,在那种情况下,再有智慧也是“无用”。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但笔者对细节的描写和**方法的改进可见一斑。
高一二班王浩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