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通用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有的运动能力,本课将利用日常用品(毛巾)结合教学内容为教学辅助器材,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旨意帮助学生加快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动作的正确形成,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相关分析
1.教材分析:远撑前滚翻和鱼跃前滚翻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节课旨在使女生基本掌握远撑前滚翻的方法,男生能初步体验鱼跃前滚翻的动作。
教学重点:远撑前滚翻:有力的蹬地和远撑。鱼跃前滚翻:蹬地跃起。
教学难点:远撑前滚翻:两手前撑的位置(远离身体重心)。鱼跃前滚翻:身体腾起后再支撑的动作。
2.学情分析:本课是借班上课。因此,班情生疏,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能力,逐渐提出练习方式。但是滚翻是学生平时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而且,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前滚翻动作技术,中学阶段学生应该具备了学习远撑前滚和鱼跃前滚翻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本课次的目标制定是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确定的,细化描述如下:
1.借用毛巾的宽度和长度,参与条件作业练习,以逐渐加大双脚蹬地与双手撑地距离的方式,自然进入远撑前滚翻动作技术的学练,近x%的学生基本掌握两脚蹬地和手臂远撑的动作方法,男生初步体验鱼跃前滚翻蹬地跃起的动作方法。
2.发展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合作参与具有教育含义的跑的活动。尝试运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两人或多人前后衔接式跑的练习,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兴趣导入
从热身跑开始,接着借助毛巾做一般性和专项准备活动,为学习新教材奠定基础。
2.体验实践
结合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的图示,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前滚翻、远撑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动作的异同点,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再讲解技术要领,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动作的技术特点。利用生活中“毛巾”为教学器材,根据毛巾的大小,摆放不同位置及形状等作变化,设置由易到难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动作技能。
进入辅教材练习时,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尝试将毛巾进行拼接,完成多人持毛巾前后衔接式跑的练习。通过原地摆动、曲线跑、穿行跑等,让学生在充满欢乐的氛围中愉悦身心,锻炼身体。
3.调节身心
采用梁祝的音乐伴奏。通过教师领操,运用毛巾做放松练习,实现调整心理、放松身心的目的。
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篇2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用运动处方的一般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使自己在平时的体育锻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锻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别。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运动处方。
教学方法:讲授课
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实际展开思考。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运动处方
1、什么是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是指体育锻炼者以处方的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项目、时间、负荷、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的锻炼计划。处方的重要性: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克服体育锻炼的盲目性、随着性,达到有效地增进健康的目的。
(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
1、基本内容: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就是“运动”。
2、什么是“一时性运动”:人一进行体育运动,身体就会发生各种变化,即身体机能随着运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产生“一时性适应”,如脉搏和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等。是“持续性适应”:如果“一时性适应”在体内反复发生,身体就会产生“持续性适应”,也即提高了身体机能水平。
发生的条件:
(1)是不同的运动手段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举重与耐久跑,举重主要是提高力量与增加肌肉,耐久跑主要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是不同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度也会导致不同的适应,如强度太小、时间过短、间歇过长,都不会收到效果;反之,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也会对身体的伤害。
(三)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1、医学检查:在制定运动处方前,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要先进行医学检查,以便查明健康状况,决定能否进行体育运动。为了确定适合不同个体的运动处方,必须事先做个体能诊断。为了使体能诊断更安全,对于平时不进行运动的人,应安排一个准备期。体能诊断一般通过12分钟跑或5分钟跑来进行。
2、定运动处方:根据个人的健康、体能、兴趣爱好以及季节、气候等条件,确定体育锻炼处方。
五、布置课后作业
牵记运动处方的概念
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的锻炼方法。
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篇3
教学内容:
足球基本规则
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并能有所体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难点:足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约7分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基础部分约27分
(一)慢跑100米
(二)徒手体操(4节)
1、振臂运动
2、俯背运动
3、体前屈运动
(三)请一名学生配合,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发界外球。
(四)请每一位学生依次练习,体会。
(五)请一名学生配合,教师示范,讲解如何发任意球、角球。
(六)学生依次练习。
(七)教师图板讲解手球、推人、抬腿过高、越位等规则,学生细心聆听。
(八)500米放松跑。
学生慢跑,学生按教师要求守成体操运动。学生认真听讲,并模仿
学生练习,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放松跑
结束部分约5分
小结,下课
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熟悉自己的身体构造。
2、通过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骨骼、关节的根本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
骨骼、关节、肌肉如何相互协调完成运动过程。
教具:
人体骨骼、肌肉模型及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既然提到运动,那么我们就需要讨论一下人体的运动系统。通过提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局部构成引入本课。[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和提问与小组争论]
二、授课:[总结学生的争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
(1)、熟悉骨骼和关节[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图片]
提问学生人体骨骼由多少块构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人体骨骼、肌肉模型简洁介绍人体的骨骼。
介绍关节:球窝关节(肩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平面关节(脊椎)
自己动手并争论:我们身上哪些是球窝关节、哪些是滑车关节、哪些是微动关节。
(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图片和肌肉类型图片]
肌肉分成三大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平滑肌(食道,胃壁)
心肌(心脏)具有律动性
重点讲解骨骼肌:人体是很很简单的即使一个很简洁的动作也要许多肌肉协调协作完成。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我们又将肌肉分成这样几类:原动肌(使骨骼产生运动的一块或一组肌肉)对抗肌(在同一动作中与原动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固定肌(了解)
中和肌(了解)
用屈肘动作来详细讲解原动肌与对抗肌。当我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他们正好是一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所以,这时我们就将肱二头肌称为本动作的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就称为对抗肌。
(3)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臂构造解剖运动图]
自己动手并争论: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4)小结:
A我们说心肌有律动性,假设心肌每分钟跳60次,我们算一下它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能跳动多少次?并说说它的重要性!
B踢足球时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篇5
教学内容:
1.游戏圆圈运球
2.蛙跳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1、学会基本队伍的站位,通过圆圈运球游戏,培养学生运球和控制球的能力。
2、掌握蛙跳技术,发展腿部力量,增强弹跳力。
情感目标:
1、在游戏中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参与目标: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热情。
教学教具:
篮球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向左(右)转、行走。
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
二、基本部分:
(一)游戏,圆圈运球
1、方法:
参加游戏的`同学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每组站成一个圆圈,左右阔隔约两米,其中一人手持小篮球。游戏开始,各组持球人运球依次绕过本组每个人,回到原来位置并将球传给右边的第一个人。右边的第一个人接收传球后,再按同样的方法运球。各组依次进行,先做完的组胜出。
2、规则:
(1)运球时必须依次绕行,不得碰撞他人。
(2)运球时不得持球跑或双手同时拍球,运球失误,必须在失误地点捡回球重新运球。
3、注意事项:
在场地上画2-4个直径8-10米的圆圈,将同学们分成2-4组,每组一个小篮球,听教师口令统一练习。按规则和要求进行运球。
(二)定点投篮
1、动作方法:
双脚前后或左右开立,站在罚球线上,双眼瞄准篮圈。膝关节微屈,五指自然分开,指根以上持球。
2、动作要点:
持球正确,上下肢协调用力,伸臂、抬肘、屈腕、拨指柔和有力。
3、教师讲解、示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及注意点。
4、练习方法:先集体练习,后分组练习。
三、结束部分:
1. 小结、讲评。
2.下课(师生再见)。
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篇6
一、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既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体育教学实践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认真贯彻新课程中“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精神实质。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跑的练习对身体健康的意义,并掌握利用跑发展各项身体能力的锻炼方法。
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运动锻炼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和耐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利用多种跑的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树立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获得成功感。
三、重点、难点
1.本课重点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从而养成长期参与运动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难点是掌握各种跑的.锻炼方法及利用这些方法发展各项身体能力。
四、设计思路
(一)教材的选择
发展体能(速度、耐力和灵敏性)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身体健康目标学习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体能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种类较多,其中各种跑的练习是最常用的方法。跑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是所有运动的基础,也是初中学段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快速跑、耐久力跑、障碍跑、接力跑、协作跑等形式。本课根据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以多种跑的游戏练习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
由于本课的教学技术内容含量少,技术动作比较单一。若只是反复进行各种跑的练习,不但容易使学生过度疲劳,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改变了传统的由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以“三趣”教学,即以教有情趣、学有兴趣、玩有乐趣为主导,以多种形式的游戏练习为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学习方法,将发展学生体能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关节操、徒手操
(二)快速跑练习(抗洪抢险游戏)
1.教师讲述解放军战士在抗洪抢险中的事迹,向学生提出向解放军叔叔学习的召唤,创设“抗洪抢险”情境进行游戏。
2.游戏方法:学生五人每组,游戏自选。
(三)耐久力跑练习
1.教师为学生创设见义勇为捉“小偷”的教学情境,以情境导入游戏练习。
2.角色分配:学生分成两组,其中将班级中耐力跑水平较高的学生分成一组扮演“小偷”,其他同学扮演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3.游戏方法:“小偷”跑离15秒后,好少年开始“追捕”,路线不限,方式不限(可单独追捕亦可分小组追捕);每名“小偷”被捉住后立即离开游戏,10分钟之内将“小偷”全部捉住,为好少年组获胜,反之,“小偷”组获胜。
(四)协作跑练习
1.教师讲述“赛船”游戏的
体育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篇7
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次课以立定跳远技术学习为主要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弹跳素质及全身协调能力,让每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主体是初一年级学生。从生理上,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的骨骼、肌肉等,正是快速生长期;心理上,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快,求知欲高。因此在这个时期,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
从学生的课外锻炼中观察到,虽然在小学阶段学习了一些跳跃知识,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也进行过简单的跳跃练习,学生的`跳跃能力还有很大差异,表现为动作不协调,腿部力量不能充分发挥。有些同学不采用正确的立定跳远技术,导致摆臂蹬地不同时,手臂摆的方向不正确,落地不缓冲等,以上分析,为采取合理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对跳跃运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了解立定跳远的技术特点并能理解立定跳远在生活中的价值。
2、技能目标:使90%以上学生能基本掌握立定跳远技术,有30%的同学立定跳远成绩明显的提升,提高学生协调、力量等素质。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调、自控、自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双重发展,在练习中乐于活动,接受教师指导,善于动脑能吃苦耐劳。
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
1、指定集合地点: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1.学习立定跳远技术
2.游戏
4、安排见习
5、检查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