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教案课件 > 导航

{year}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发表时间:2024-10-23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精品七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各族人民心连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接受别人帮助后要谢谢

2、了解不同国家的道谢语,尝试开口说

活动准备:

各种国家的道谢语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出谢谢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跟他说声谢谢,引出谢谢这词。

问题一:你们说我为什么要跟他说谢谢?

问题二:我们一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跟别人说谢谢的?他们一般怎么回答?

二、欣赏《为什么要说“谢谢”》

问:这位爷爷为什么要跟小溪说谢谢?如果是你,你会跟小溪说谢谢吗?

三、教学谢谢的不同说法

提取“谢谢”这一词,教不同国家的“谢谢”的说法。

师:现在我真觉得谢谢这一词真是优美,而不同的国家其实有不一样的说法,先问问美国人是什么怎么说的`。

四、模仿故事情节。

师:老爷爷刚才也说了,喝了小溪的水,人和狼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现在想请小朋友上来给我们演演。五。思维拓展。

问题一:我们在做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听到别人跟我们说谢谢?你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从此,你打算以后再怎么做呢?

问题二:我们除了谢谢这个礼貌用语,还用到什么语言来表示礼貌?除了用说的,我们还能怎样表示自己的礼貌?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篇2

活动意图: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我国一共是由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组成了“中国”这个大家庭。开展此次活动《各族人民心连心》是让幼儿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都是我们的亲兄弟,初步了解我国几个不同民族及风貌,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感受各民族的特点,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在了解中国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

1、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都是亲兄弟。

2、了解不同民族风貌,用特有舞蹈动作表示相应民族。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欢庆国庆的宣传画。

2、各民族跳舞的录象和著名艺术家演唱歌曲的录象。

3、各种幼儿较为熟悉的民族服饰(见操作材料包“民族娃娃”)。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几个不同民族的风貌

活动难点:

用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示相应的民族。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1、观察天安门前的人们,分辨他们不同的服饰。

提问:天安门前的人们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他们的服饰都很不同,很特别呢?

小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从不同的地方来到首都,共同欢庆国庆。

2、找一找自己熟悉的民族,说说各自对他们的.了解。

提问:你没有你知道的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在哪里,有什么风土人情?

二、欣赏表现

1、欣赏藏族女歌手演唱歌曲的录象。谈论藏族人民的生活,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礼节动作。

2、欣赏蒙古族歌手演唱的《吉祥三宝》。谈论有关大草原牧民的生活。跟着小演员哼唱歌曲,学学蒙古族少年骑马的姿势。

3、欣赏傣族姑娘的孔雀舞。谈论我国西部大森林里的珍稀动物,模仿孔雀的肢体动作。

4、欣赏山西少年敲打锣鼓。谈论少年强身健体的帅气,学学锣鼓队击鼓的动作。

三、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

1。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如回族不吃猪肉,我们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2。老师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1、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2、民族区域自治;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装扮体验

1、选择简单的道具和服饰扮演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2、随着不同音乐的出现,轮换地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各民族人民欢度国庆的场面。

活动延伸:

介绍自己喜欢的民族节日和生活习惯。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是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了解各民族风貌习俗,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民族服装的特色,了解各民族的习性。从中宣扬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通过对我国民族情况的了解,更加热爱祖国,增进民族团结。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活动达到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活动效果好。

总之,活动需要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社会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活动中不足和进步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不足,使不足达到最小化,让进步一次比一次更明显。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光盘"行动的意义,知道"光盘"行动,人人有责。

2、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3、培养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光盘"行动公益广告视频。

2、ppt1(体现孩子进餐浪费及各行各业浪费的情况),ppt2(粮食怎么来的)。

3、可粘贴"光盘"标志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光盘"公益广告,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光盘"概念。

1、教师播放"光盘"公益广告。

2、提问:这段广告在告诉我们什么?(引出词语:光盘)

什么叫"光盘"?("光盘"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可以打包带走。)

二、播放ppt1(体现孩子进餐浪费及各行各业浪费的情况)。

师:除了我们刚刚在视频里看到的那些浪费食物的现象,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浪费现象一样随处可见。

(教师边播放图片,边进行提问。)

提问:这是哪里?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图片中有谁?他们在干吗?

三、播放ppt2(粮食怎么来的)。

师:我们刚刚看到了这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那你知道这些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幼: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教师边播放图片,边进行讲解。)

提问:图上的人在干吗?

我们刚刚看了图片,那你现在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了吗?

四、活动小结

我们大家都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它们得来不易,所以我们都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那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呢?(幼:如果在外面有吃不完的饭菜可以打包带走,要做好"光盘"行动。)

五、粘贴"光盘"标志。

师:今天不光是我们小朋友知道了"光盘"行动,我们还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家人宣传"光盘"行动。老师这里有一个倡议"光盘"行动的标志,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边说出"光盘"行动的口号,再为我们后面的老师一起粘贴上"光盘"标志,好吗?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生活在寒冷的北方,每到冬季,就会出现银装束裹的冰雪世界。幼儿活泼好动,堆雪人、打雪仗……的冰雪游戏吸引着幼儿去参加户外活动。即培养了积极动脑相互合作的精神,也锻炼了身体,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 感受雪的颜色、形状。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接触雪的变化。

3. 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语言表达对雪的喜爱,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热爱大自然。

4. 感受多种玩雪的方法、感受堆雪人的乐趣。

5. 学会一些防寒知识。

6. 学习儿歌《雪地上的小画家》。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雪是怎样来的,雪的益与害。

活动难点:用语言或艺术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

活动准备

提醒幼儿穿戴好防寒衣物,避免感冒或冻伤。为幼儿准备好一些玩时所需的工具。

活动过程

教师:

①问幼儿雪是从哪里来的?

②谁能说说雪花的形状?

③雪后我们周围会有什么变化?

④你都知道哪些玩雪的方法?

教师启发幼儿各种玩雪游戏,让幼儿尝试各种玩雪的乐趣。组织幼儿要用团结、相互合作的精神堆建一个雪人。堆完后提醒幼儿把身上的、鞋上的雪打扫干净,把工具收好,放回指定地点。最后总结雪的作用。

活动注意事项:

①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探究。

②积累一些幼儿对雪的观察记录。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篇5

活动目标:

1.体会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初步感受时间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3.学习制订作息时间计划,并能按计划执行,养成做事情不能拖拉的好习惯。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故事《一分钟》课件。

2.一分钟能干什么预测表人手一张、笔人手一支。

3.作息时间计划表7张。

活动过程:

一、在理解故事中初步感受时间。

1.故事《一分钟》导入。

2.分析故事,初步感受时间是流逝的,是一去不复返的。

教师: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因为元元太懒了! 因为元元碰到了红灯! 因为元元没有挤上公共汽车。)

3.出示了图片,了解元元晚起床一分钟导致的后果。

晚起床一分钟——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上课迟到20分钟。

二、在操作和实验中真正体会了一分钟时间的长短,懂得珍惜时间。

1.猜测一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教师:你们猜猜一分钟的时间能做什么?

2.认识记录表。

教师:把猜测的结果用记录表记录下来。

3.验证一分钟到底可以做哪些事情?

(1)教师:你们说的事情一分钟的时间完成呢?老师帮助你们计时,你们来试验一下,好吗?

(2)教师:如果能够完成的请在后面的格子里打钩,如果不能完成请打叉。

(3)幼儿验证并且记录。

(4)幼儿交流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

4.小结:一分钟的时间原来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三、制定作息时间计划表,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1.激发幼儿制定作息时间表的兴趣。

教师:怎样帮助元元珍惜每一分钟,不再迟到呢?

教师:我们可以帮元元制定一份早上的时间表,只要元元认真执行时间表上的'时间就可以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也就不再迟到了。

2.讨论如何制定作息时间表。

(1)小组讨论:早晨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2)个别幼儿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用简笔画记录。

教师:你们讨论出早上需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3.幼儿分组制定作息时间表。

4.交流幼儿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分析哪组最合理。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把作息时间计划贴到家里,每天早晨严格按照计划做事,不浪费一分钟时间。

附:故事《一分钟》

丁铃铃,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多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着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 元元非常后悔。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篇6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自己中国人。

2、初步激发幼儿做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3、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一面镜子。

2、挂图“我是中国人”。

3、汉语、英语录音各一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外貌特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请小朋友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外貌特征,让幼儿知道我们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幼儿看图片,观察外国娃娃的外貌特征,(有的是黄头发的,有的是黑头发,有的是蓝眼睛;有的是灰眼睛;有的是白皮肤,有的是黄皮肤,有的是黑皮肤……)说说他们和中国娃娃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幼儿从教学挂图画面上不同种族的娃娃中找出中国娃娃,并说出他们的特征来。

请幼儿和同伴相互交谈,说说对方及自己的相貌与外国娃娃有哪些不同,加深幼儿对中国人的.外貌特征的认识。

2、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请幼儿看世界地图,,找出中国在当天上的位置,并观察中国地图的轮廓。

3、让幼儿知道中国很大,人口很多,有五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让幼儿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请幼儿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然后告诉幼儿我们说的语言是汉语普通话。

请幼儿说说幼儿用书画面上哪儿是我们国家的文字,然后告诉幼儿,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

教师小结

帮助幼儿了解中国人在外貌形象、饮食习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初步引发幼儿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024大班社会教案简单 篇7

《纲要》中指出:幼儿需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在幼儿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则,如:区角规则,游戏规则等等。

阅读区的活动一直以来都比较单一、薄弱,而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了解在阅读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许多规则,只要大家共同来遵守这些规则,这样活动时就会更加井然有序,而这些规则需要用孩子理解的语言来表现,孩子们自己来设计标志制定规则。

标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符号带来了方便,幼儿对于标志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大家有活动经验比较有兴趣,多媒体的运用特别是同龄幼儿的录像更是抓住的幼儿的目光。

通过小组的不断研磨,第一次活动时整个活动的环节、轮廓已经基本清楚,重点理解爱护图书、安静阅读和图书借阅三方面规则,活动的气氛很好。第二次活动时精简了多媒体课件,同时增加了图书这一环节,每一环节中以图文形式的儿歌加深幼儿的.印象。

不过活动气氛又略显冷清了些。

第三次活动中各个环节更紧扣合理,活动一开始以介绍新朋友直接切入主题,给幼儿一种神秘感,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活动中。

通过多媒体课件用讨论的方法进行本次教学活动,重点探讨在我们阅读区中需要注意和遵守的规则,爱护图书、安静阅读、借阅图书和图书四方面规则,最后以儿歌形式来归纳明确规则。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选用“录像”和“图示”的手段,把幼儿应掌握的规则具体形象地通过对比展示出来,这样容易被幼儿接受,幼儿记忆也较深刻。

当然,活动还有不少不足之处,像老师的引的指导性可更强一些;丰富幼儿的合作经验;多媒体出示的儿歌幼儿看的很清楚,如果加上动听的音效就更加声情并茂。

最后制作的标志思路单一,呈现的形式有些凌乱,这些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