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李白观后感(分享8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观后感 篇1
纵使那长安城仕场混乱,却无法遮隐你闻名整个中原的意气;纵使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却无法消磨你馥郁整个王朝的才华。
从小开始,李白便有着“李花怒放一树白”的惊艳,而后“今一登望,如上九天流”的初露头角,“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重情重义。至此,他拾好自己的满腹经纶,走上了干谒求荐的道路。
刚开始的李白怀揣着满腔热血和锐气,对国家治理更安定的希冀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让他深陷佞臣的谗言和陷害——终于,在他才华所触动之下,唐玄宗召见了李白。那应该是他的事业最鼎盛的时候。一纸《和番书》削减了朝廷中奸佞小人的锐气,一曲清平调,使得天子贵妃,无不称颂。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却被小人使做把柄,在皇帝面前煽风点火,被迫辞别长安。虽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壮志,却被打击得苦闷孤独。经过长时间在风景中的畅游,李白渐渐从失意中走出。而唐朝也面临了灭国的危险,安史之乱使救国之心再次在李白身体中燃烧。然而误投永王的错误,又成为他的转折点,这个命运多舛的才子再次被流放。
还是一把长剑,一身白衫,可心中有的却只是看透凡尘的念想,身上留的也只是剩千丈白发。轻舟一日渡万的释然,花前月下独醉的惆怅。与杜甫惺惺相惜的感动,将进酒诗酒合一的光影迷离。命运和灵魂交织在一起攀扬又坠落,终为坠落谷底的无奈,最后仰面大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荡气回肠!
在浊酒和浊场间,他醉倒在与惨痛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梦境中,饮酒万千,醺醺地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管不管千年之后,抛不抛一腔忧愁,酒与他体内的滚烫血肉融合在一起,在他灵魂与肉体交汇之地怒吼着自己无力的抱负,感叹着自己绝望的生不逢时。
李白一生胸怀远大,志向不凡,以大鹏自比的一生,是何等壮心。“以红糜为线,明月为钩”是何等冰心傲骨,然他与这个肮脏的`世道格格不入,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也许正因为他的这番冷落轻狂和淡然,才让他在政路路上步履难艰,却又谱写了一篇篇可以为后人所回味的佳作和一段段在诗坛上千年以不朽的传奇。
然而,在感慨李白传奇一生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感叹“壮志不筹”的原因?李白是由太白金星转世而生,天生带有超凡脱俗的气场,他过人的才华与他人格格不入,所以他独具傲气,独具不论年龄的轻狂和清高。李白与杜甫上见李邕时,李白在李邕面前表现得过于自负,以致于李邕对李白不太满意和接纳。虽然李白当时有雄心壮志,士气满满,但过于有才华使他太傲,遂招奸人陷害。以李白为鉴,可以懂得时时自省,处处谦逊,审时度势,学会适度适境地“左右逢”,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李白,恰因如此,恰因他的才华和冷傲,不屈于软糯,才不适应泯浊的官场,而骑鹏飞向干净的天境。
李白太干净了,这个一生不染的仙人无法适应人间。他终究无法实现自己的报负,而是驾着大鹏回到了属于他的仙境乐土。伤痕累累的他早已无意官场,只在银河九天中轻滴几滴美酒,醉红了,云朵。
纵使过往千年,如今若再提杯对月,不知你是否仍在夜下刀光剑影,舞袖翩翩,驭鲲鹏与我共啖美酒,共赏圆盘。
李白观后感 篇2
在那个门第决定仕途的年代,鲍照怀着一腔的热情,却只能“酌酒以自宽”,面对黑暗的官场,他苦于人生不得志,却只能吟出“心非木石岂能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我怜惜地看着鲍照那张抑郁的脸,鲍照啊,你为什么不能身在人丛中,活在人丛外,让自己寻一片净土安心呢?
诚然,能够施展抱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将士们的心中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在老百姓口中是“男儿有志在四方”的期待,然而,当这种理想的追求受到外界因素的阻碍时,我们不如放一放自己的热血,让那颗因怨气而浮躁的心安定下来。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心有了安放的地方,与人相交,便能达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心有了安放的地方,才能“笑看窗外云卷云舒”,坦然面对人生的.变化莫测,心有了安放的地方,才能少些精神折磨,多点沉静的气味。
有人说,这种安心等价于甘于平庸,对成功人士而言,想要的,就必须不停地跋涉,去争取,去流血,那么,请你去问问著名的形象逻辑学教授——金岳霖先生吧。这个被称为“蔑视人类这种动物”的人不仅以学术著称,还因与林徽因的一段真情而打动人心。“英雄难过美人关”,按常理,他应该为自己无法得到林徽因而哀怨,但他没有。金先生能够守住道德,不做非分之想。也许他追求的只是一种美的形式,而无暇其他。而我们呢,或许也应是追求一种理想的形式,即使有再多世俗的人或物的诱惑,也撼不动心灵的根基,我自有一份从容淡定。
纵然我出身贫寒,不能考取功名,但我可以求性情之所适所安,顺兴趣之所近所至,何苦“举杯断绝歌路难”呢?倘若能放下名利,便也能让自己的心越到中心越淡薄,越到边缘越浓厚,做到这样,即使身在人窝里,也能活在人群之外,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李白观后感 篇3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寻李白》诗中的几句。
我们从“举头望明月”的孩提时代,就知道那位“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到上学读诗知道了他除了思乡与努力——他还桀骜轻狂到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自信乐观语长风破浪直挂云帆,他也抑郁不满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雄奇,他浪漫,他夸张的诗词,瑰丽的人生,绚丽了盛世斑斓的大唐,也浪漫了文明灿烂的中华!
一、故乡与少年
李白在蜀地的青莲,那里有富足安逸的生活,有奇绝壮美的山水之气,有赵蕤的教导,有父亲的培育,还有磨针老太婆的点蒙。他成了用工、用力,有理想、有气运的青莲子弟;他有了居士的初萌,有了十五作赋凌相如的抱负,有了夜梦子云宅的道家之隐、侠士之风。
当然,故乡给他的还有一弯明月——那是半轮山歌的峨眉山月;那是床前疑霜的故乡月光;那是峨眉照沧海、与君万里长相随的故乡明月!
蜀地与青莲的奇绝壮美;
少年与故乡的清风明月;
这里是李白“梦笔生花”的萌芽之地,当他开始写诗,他笔下的花会开满大唐的江山,会开遍中华文明的历史山河!
我的家乡,没有青莲的奇绝壮美,没有难于上青天的气魄蜀道,更没有诗仙曾旅曾住的底蕴,但他不好吗?他当然好!
他没有耳熟能详的青莲大名,但他有梁邹大地范公故里的优乐情怀,有每次提到都令人捧腹的“邹平西伯利亚”,有历史典故的“归来苏州”的小骄傲。
他没给我东严子赵蕤的历史,没让我遇见磨针老太婆的故事,但他不知给我多少爷爷奶奶趣闻传奇,大爷大妈的悉心照顾,兄弟姐妹的关心扶持,更有父母双亲天高地厚的恩遇!
他有我魂牵梦绕的根在这里。
我的故乡没有明月吗?但他为什么也如出峨眉长相随的李白情丝一样缱绻着我……
我的家乡,我的故乡,他就算哪里都没有李白的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他也给了我童年、少年,我的青年、壮年都会奉献给他!
李白壮年后就再没回去过,而我应该庆幸,我的晚年,有他会陪着我!
李白出蜀只带出了一轮明月,而我的家乡把怀抱全给了我!
二、壮年
故乡的一江春水送行舟万里,李白二十四五岁间学业初成,辞亲远游,白衣出蜀,仗剑去国——他的漫游又开始了!
我觉得李白到安陆去,许是司马相如的神导,李白定是做过某种梦,梦中他从《子虚赋》中的云梦大泽起飞,同风一日大鹏起,九万里上扶摇,入朝堂,平天下,功成身退,又飞升太虚,与管晏、谢安、鲁仲连在“凌烟阁”醉饱剑舞!
书中说李白是矛盾体,我不以为然,似徐凤年所说“我都要!”,狂迈的人,从政与学道他似是都想要吧。谁还没做过一夜暴富又才貌双全,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梦,对吧。
读到书中每处,那朗月清风之相,仙风道骨之神,都逸在眼前。李白,他羡慕司马相如的人生,他爱孟夫子的风流,他喜二元与紫阳的神仙之交,他眷许紫烟的长长相思。这样的人生于你我已是神仙的日子,可他不,只因他是李白——他是一只大鹏鸟,他有他的九万里神空。这就理解为何他说:酒饮安陆,蹉跎十年了……
我看到许紫烟、胡紫阳、元丹丘时,我在想,若果是我,就足矣了。又想到苏轼自诩飞鸿踏雪泥之时……当然,我们壮年遇到的一点小挫折实不敢与飞鸿与大鹏二位相比了。
想起我的壮年……
二十四五,初入世,眼迷离,酒后失态撞车马;梧桐去,凰飞离,白发一夜亲鬂至;如太白干谒屡碰壁,行路难,行路难。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要始终信:入桃花源前,定是初极狭,才通人,需复行数十步,饿体肤劳筋骨,空乏身苦心志,才能豁然开朗!
我更应庆幸在一个会起风的时代,我不是大鹏太白,当然也不是猪,只是借风一乘,不求破浪只愿行舟的一个蓬蒿人而已。
你有紫烟,我有玉兰,你有二元,我有“众娟”;
你有你的.风流,我有我的浪漫。
三、长安长安
李白在长安,又去长安,忽想起了郑钧《长安长安》那首歌,郑对长安有一种家与根的执念。而李白对长安的执念是一种理想飘忽于梦的执念。(SxW9.CoM 实习报告网)
李太白仰天大笑往长安,一如蜀道上青天。
他带着深邃热烈的生命力,从蜀地千里迢迢终到长安,希望倾尽一身才能为盛世效力,却无力摆脱命运的捉弄,这崎岖的入世之路与蜀道何其相似,激荡的情绪在心中郁结已久,于是,李白写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难》。他带着强烈力度的想象,穿梭于历史时空,横亘于自然天地……
我是带着一丝激动读李白的,但看到翰林供奉的《清平调》与“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时,也感叹“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狂客是不开心的吧!
李白,他究竟是诗人!
这蜀道之难,是仕途之难,也是世路之艰。我感觉他应是跨不过去了……
入京第二年,一个深夜,在院落里自酌自饮的李白,写下了名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想走了,唐明皇也答应了……
他又开始了漫游,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壮年游,意气风发,虽自言蹉跎十年却也醉酒豪干。这一次——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
李白,他究竟是客了……
但他是李白啊,无论如何又如何!一曲《将进酒》醉酒销愁!不是仙人,哪能吟出此词。
李白终不属于宫墙深处,他有更广阔的路——
他目之所及应是天上来的黄河水奔流东海不复回!
他心事所向应是天上明月共把酒朝丝暮雪销万愁!
他属于诗歌,他属于时代,他属于历史!
他本就是中华文明皇冠上最闪亮璀璨的明珠!
他本就是诗歌的图腾!
李白与杜甫相遇了,在那个伟大时代的映衬下,如天空中太阳与月亮的见面!
四、李白--归去兮
又十余年寻仙漫游、泛舟东海的太白侠客终是放不下那功成才能身退的功名之心。我这么说似有些偏颇了,许是安史之乱的战火又高燃起了李白心中汹涌的爱国热情,才让他随永王李璘出动吧!不管如何这一次定是比上一次纯为功名富贵高尚了许多,但天真的诗人于政治总是不敏感、不成熟的。永王李璘被消灭了。李白,成了谋逆的政治犯。
我总觉得这本书哪读起来怪怪的,不似毛宗岗批《三国演义》般主观到令人生厌,也不似虚头巴脑耍小聪明的文章使人无趣。读到此处——李白被判,被流浪夜郎,又被赦;又看到作者说李白看透一切,憎恶一切,一切又认命了。就有点不以为然了。又查了点资料,被赦后的李白作《早发白帝城》,而不是作者说的出蜀下江陵;而李白《别内赴征》也不是作者所说的初入长安时所作,应为赴李璘征时。所以我不得不对这位“清华四剑客”之一的李长之先生抱有一丝怀疑。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本人读书少,见识浅,不得长之先生要领,不解李太白真意了。
李白是何人,谪仙人,自诩大鹏鸟。在经历了很多磨难后,他必然仍怀抱着对国家的热爱,也必然自信与为盛世王朝出力发光,而他也必然相信他的王朝会用他。哪怕几近丧命的磨难也绝浇不灭李白心中的热血,即使他不再拥有青春强健的体魄,但刻在骨子里的盛唐精神,依然会让他无比自信!
当然,他可能如作者说的“看透”“憎恶”“任命”一般,有些成熟的变化罢。我认为是更接地气了,因为李白为盛唐擘画山河壮丽、气象万千的天空,而接下来,大地就要有另一位诗歌的行者来描画了,他的笔是沉郁苍凉的,所以李白作为交接,大鹏鸟触地的那一下,应也是接了一丝地气吧!
762年,人生的冬天来到李白门前,仙界似在呼唤大鹏——归去,归去兮……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高飞九万里,却未到南冥。世间坎坷,雪满太行,塞川黄河;青天蜀道之磨难,激发诗人想象无限。他把盛唐的山川大河、奇绝壮美纳入诗篇,又用瑰丽夸张的想象,营造出一幅雄奇壮美、自由奔放的诗仙世界!
从此,他的名字也镶嵌在了唐诗的王冠上,刻画在中国文学的画卷中,闪烁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
如那一地月霜、一头明月挂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
写在后面:
五、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弃从政,幻学道,醉清风明月与酒……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历盛世,经天宝,天上人间他都梦到、游到……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倨傲自大,恃才享乐,但他又不慕权贵,坦率潇洒……
李白是这样一个诗人——他刻苦学习,逢“钢梁磨绣针”;他傲骨不屈,令力士脱醉靴;他爱国爱民,书《吓蛮书》、歌盛唐世……
李白是哪样一个诗人——我寻他、识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李白观后感 篇4
如果你感到压力山大,失落、绝望、无助、那就来看看诗仙李白怎样走出人生低谷的吧!
最近忙里偷闲阅续《李白传》分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还有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半个盛唐,这就是李白。
李白是兴圣皇帝,莲武兆王李暠的九世孙,妥妥的官二代,可是因为祖上被贬的原因,李白不但没有受过官二代的特权待遇,连正常的科举考试都不能参加。
他仰天长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呀!李白也是富二代,他父亲从商可谓富甲一方,有《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为证。
因为家境殷实李白喜欢喝酒,而且动辄就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与之相比,诗圣杜甫这一生就显得穷困潦倒,喝酒也是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见李白家境之殷实。
言归正传,既然官二代和富二代的身份,都不能成为李白进入仕途的敲门砖,怎么办呢!他做到了如下四点实现了人生逆袭。
1)发奋读书未雨绸缪,虽然现实很骨感但是理想必须丰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真,富贵必从勤苦来,男儿须读五车书。
2)行万里路,开元13年在当时交通条件闭塞,环境恶劣的情况下,17岁的李白心怀系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报复,以内心磅礴吞天的野性仗剑走天涯,游历近半个中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长期的'游历让李白领略了祖国名山大川之风流,将天地灵气融汇于胸,从而达到了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境界。以旷世之作为名片,请名人为自己向朝廷推荐,作为草根向上攀登的阶梯。
3)结交高端人脉,李白以一篇横空出世的《蜀道难》倾倒了当朝部长,就是那位写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人贺知章,从此二人成了忘年交,贺部长冠以谪仙人的雅号给了李白,而且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贞公主的青睐,并得以向唐玄宗鼎力推荐。
4)成为超级网红,拥有千万粉丝实现人生逆袭,读了李白慷慨激昂的文字之后呢,当朝皇上惊呼李白是文曲星下凡,最终成为李白的超级粉丝,由此呢李白应诏入朝实现了逆袭,于是便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观后感 篇5
选择自信乐观地活着,带着理想与抱负!太白,你教会了我自信。
精美的酒杯盛上美酒一斗价值上万钱,精美的食具装满珍贵的菜肴价值也上万钱。停下酒杯、放下筷子,你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四下张望,心情更加沉重,无所适从。想过黄河,寒冰堵塞了河道,想上太行山,山上已覆满了大雪,闲下来正想效仿姜太公在水边垂钓,忽然又像伊尹一样梦到自己乘船坐在太阳边上。行路难,行路难,这么多岔路口,你要走的在哪里?你坚信乘风破浪的时候一定会到来,那时你将高高扬起征帆远渡苍茫的大海。这是《行路难》,这是你的思想的真实写照!
你应召入京本欲实现自己“使寰区大定、海县一清”的政治理想,却不但宏愿难伸,反被奸佞谗毁,终于被迫自请离京。我知道,你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艰难深怀悲愤,但你却用自信来演绎生命中的另一种姿态,乐观地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对理想和前途满怀希望,你的志向是“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于是你写下了《行路难》。从中我似乎看到了你政治失意后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仿徨与自信的影子。是的,你失望、你抑郁、你彷徨,但你选择了希望、追求、自信。你要继续前进,去追求、去探寻,不能退缩。
于是,你在黑暗的朝廷里抗争,寻找实现抱负的机会,浸染着绝望中的希望,有时你会感到置身于无边际荒原的寂寞。作为历史的过客读后感,你坚定地跋涉。“前进,前进,不能停留”是耳畔响起的`召唤。你休验了百味人生,在宿命里怀着些许的隐忍,但你没有彷徨,没有停息。因为你是不惮于人生的,因为你对自己的才能,对理想和前途充满自信,因为你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持云帆济沧海!”
落世孤寂,你有坚定未央,有尽忠无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是啊,这么多岔路口,你要走的路在哪里?你自信有远大前程却被奸佞谗毁,你愤懑,你失望,你彷徨,你抑郁,但最终你选择了用自信去笑对人生。因为你知道,只有坚定自信,人生的目标才不会太远。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你继续向前,去追逐属于自己的前程和政治报复;你继续中跋涉,只为自己的远大志向。你抗争,你寻找,即使走过荆棘,会有刻骨铭心的苦难经历,但绝不能放弃。
你的自信,飞舞着,在岁月轮回里。你选择自信地活着,带着理想和抱负,你对前程充满自信,写下了《行路难》。
《行路难》再现了往日的你,我学会了自信。
李白观后感 篇6
“这终南捷径,却不为寒门所开。”
寒门若想跨越阶级,必付出超常努力,机遇甚至也是必不可少的,若无机遇,可能终其一生都郁郁,可若是因可能无机遇而不努力,则必定平庸而非平凡。机遇是上限,努力是下限,通过奋斗,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终南大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长安是大唐的长安,是世界的长安,更是每一个向往长安的之人的长安。长安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城市,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理念的象征,长安,长长久久,安安宁宁;长安,多么美丽的字眼,多么令人向往的时空。能够长安,是每一个现世人的`追求,是大同社会的体现之一。惟愿长安,惟愿大同。
“诗在,书在,长安便在。”
是诗书,是每一个在长安留下的痕迹,塑造了今日之长安,哪怕那个长安已不在现世,可那个长安却一直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那是一个时代的闪耀,属于诗的时代,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贩夫走卒,诗从未如此繁荣。那一首首诗篇,让长安的光芒变得愈发闪耀和永恒。
这部电影固然有瑕疵,故事相对浮夸和流水,但在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抛弃现实的一地鸡毛,跟随古人慢慢地体会一下久未拾起的古诗,也挺不错。
毕竟,人活着,总要有点念想,有点浪漫吧!即使不能如李白那般洒脱,也可以在忙碌时看看星光,看看月亮,看看蓝天,看看白云,看看脚边的草,看看盛开的花,看看每一个可爱而用力生活的鲜活个体。这才是三万里长安所带给我们的慰藉,这才是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抹又一抹亮色!
李白观后感 篇7
将近三个小时的观影体验实在是酣畅淋漓,讲述的是李白的一生,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那些年,整部电影的节奏并没有什么高潮迭起,按照时间线慢慢推进,细细展开,留下无限回味。
一座长安城,半部华夏史,那些年的长安诗人们觥筹交错,举杯共饮,胡姬们轻歌曼舞,婀娜多姿。最后李白游湖消失在朦胧的月色中,高适放弃驰骋沙场退居幕后,何尝不是一种解脱,不纠结不束缚,归于自然。一个朝代拥有怎样的文明,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子民拥有的观念与气度。
古诗词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长安三万里内,多少才子名满天下,多少壮士为国捐躯,多少人的梦想实现又破碎。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在破城之时因为一只冷箭,一双马蹄就在历史的长河里消逝。但,那些诗句流传至今,代代相传脍炙人口。宝宝总是会问我,学习诗词有什么用?当影片中响起《早发白帝城》《将近酒》《侠客行》……大家都忍不住跟着吟诵起来,上学时那些晦涩难懂的古诗句现在觉得越来越有魅力,蕴藏在诗句中千古的理想,今天成为孩子们内心的精神源泉。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心潮澎湃,拥万丈豪情吗?
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少年说,生此盛世要为大鹏。时代赋予了我们选择理想的权利,我们理应以回报时代为目的,以报效祖国为理想创造盛世,个人的小梦编织祖国繁荣昌盛的大梦,扬帆远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观后感 篇8
最近读了《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看完后意犹未尽,这本书从月亮、少年、行旅、英雄、愁楚、多情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李白身上瑰丽的生命之力和潇洒的一生。
有人说李白的一生聚集了巨大的矛盾,他在矛盾中不断碰撞,即使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回头。而我看李白,他是那么真实,不污浊,不委屈,不世故,不圆滑,这是生命本来的模样。
在李白的诗中,我见过盛唐的景,尝过离别的痛,领略过万里山河秀丽的风光,也感受到李白豪迈奔放的自由。他是少年,他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是酒仙,他写“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他是侠客,他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是浪子,他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简单的.文字背后是他大起大落的人生,恣意张扬的行为里隐藏着他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即便如此,他依然自信骄傲,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想活出的样子。
余光中曾写道:“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活着一个李白,想要追求梦想和自由,渴望在现实生活中一展才华。岁月可能会磨平我们的棱角,但只要我们心怀理想,乐观向上,踏实地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我们终究能像李白一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个站在巨浪前面不改色的少年,是李白,是你,是我,是所有身处逆境,仍然感恩与热爱生命的人。如果能重来,我也想活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