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不变的步伐观后感七篇。
不变的步伐观后感 篇1
在我看《舞动人生》时,心里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小比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顾父亲的反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完成对梦想的追求。
比利为了他的梦想,可以在女生面前穿上舞蹈鞋,可以在大街上放肆的练习步伐,可以对他的父亲大骂混蛋,可以在考官面前忘我的表述自己舞蹈时的感受,太多的可以,都只是为了他的梦想,电影最后一个镜头,那个曾经稚嫩的傻小子,已经惊艳了世界。
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飘渺的梦想,做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教室,大老板,和自己班里最漂亮的女孩子结婚,太多太多,而如今我们还有梦吗,可能现在有的只是目标,一个被名利所牵绊,被现实所挤压出来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梦想真的是梦中所想的吗,我认为应该是吧,因为在梦中我们不用负责任,不用考虑现实的局限。长大了,梦想更多的只是一种回忆,回忆我们曾经是那么的会想象。
比利追逐他的梦想,他成功了,因为他付出了努力,得到了支持。
那些还有梦想的我们,能不能在最年轻的时候去享受那种追梦的感受一下呢,即使不会成功,就当作我们最后一次任性,大学四年已经已然过去了一半多,大四来了,我们会穿上正装,踩着光亮的皮鞋,踏入职场,还有很多苦坐教室为考研奋斗,或许更多的是为了逃避现实埋头不去面对。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老男孩一句歌词点到了我们这些已经被现实所累得老男孩们,应不应该放弃呢,答案当然是不,我们不应该放弃去回忆我们的梦想,累了的时候想想我们曾经还有梦,虽然我们是老男孩,但是也还是男孩。只因,我们有过梦想,或许真的我们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像比利一样,去追寻我们的梦想,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就真的老了,老的只记得梦想。
有多少人能将梦想照进现实?或者,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而不放弃,无论环境多么的复杂。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小部分人做到了,他们成了我们敬佩的对象,他们的实现过程让我们羡慕;而大多数人都在生活的继续奔波中渐渐丢失了最初的梦想。当看到艾略特的时候,我才想到自己那些儿时的梦想,那些久远的梦想以及为了生活而慢慢遗忘的东西。当比利第一次在父亲面前自信的展示自己的舞蹈的时候,我突然有种想要哭出来的感觉,好像多年积聚在心中压抑在一瞬间释放出来,好像这个小男孩帮自己实现了梦想。
在舞蹈学院面试的最后一个问题"当你跳舞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也许最能解释比利对舞蹈孜孜追求的原因:"我不知道,觉得很好,有一点僵硬……但是只要一跳舞,我就会忘记全部的事情。然后……好像不存在一样,一切都消失了,我感觉到身体在改变,好像,好像里面有一把火,剩下我在那里,像小鸟一样,在飞翔。像电流一样,对,就像电流一样。"我想着也是我对梦想的感觉,而我所欠缺的,正是面对人生时的那一点坚持。
不变的步伐观后感 篇2
舞动人生是一部关于一名天真的小男孩追逐梦想,实践做一名芭蕾舞者的电影。
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窗外的风景依旧一如往常,却有一位特别的小男孩在偶然的机会下,遇见了一位正在教芭蕾舞的老师,原本只是练完拳击,正要还钥匙的他,看见了正练舞的小女孩们,就是这样的巧合加上原本就热爱舞蹈的个性,开启了他的“舞动人生”。
在习“舞”的过程中,他觉得自己轻快的像只鸟,热情如火,又像一道电流,消逝在这个世界。过程中的波折接二连三,快要使他陷入黑暗深渊,但他仅存对舞蹈的一丝丝热情火花,却也燃起一点明亮,照亮自己亦也照亮别人,最后进入了皇家芭蕾学院,实现了一生的梦想,也打破了芭蕾舞只有女生才能跳的观念。
舞动人生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最后的公演,向上起跃的那一瞬间。看完全片,相信每一个观赏的人都能被他的决心感动,他的舞似乎融合了芭蕾的轻柔和踢踏舞的轻快活泼,结合两种舞的他,能够成为公演的主角,完美的演出他的一生。
不变的步伐观后感 篇3
是枝裕和说:“因为我想要写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故事……一个什么事都没发生,但却很有趣的故事。”
《步履不停》娓娓道來的就是这样平静、缓缓、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故事,却又像生命的哀伤,静默而漫长。故事很平凡,讲述了横山家的次子良多在大哥纯平的忌日携曾为寡妇、带有孩子的妻子返家滞留一日的日常生活。电影开场的镜头里就是奶奶琐碎的唠叨、忙碌热闹的厨房、细细的家长里短,而后的镜头里也不过是一家人在饭桌天南地北的聊天与细小的摩擦埋怨。光圈里的图景柔软细腻,一个一个镜头如一条平静的河流,缓缓流动。
可生活哪会如人所愿。平静的河流里暗流涌动,微笑的阴影里累累伤痕。《步履不停》里的静静的笑容、阳光,洒在我身上时,却只觉悲哀浸透心脏,如月亮的火焰般寒冷。只觉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好似捕风。
横山家的长子因救落水儿童早逝,化作了横山家的黄蝴蝶,飞在每个人微笑的阴影里。而后寡言的医生父亲因无人接替诊所与次子不合,倔犟的父子俩也因此再没好好的谈过心。被纯平用生命救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却平庸落俗,只道歉自己还活着。良多与父亲约定的足球赛也再没去看……最后父亲死了,不多久母亲也走了,她最终也没坐上次子买的车。
如此种种平淡如水的一一道来,却又像尖锐的利刃,无声划破心脏,找不到伤口,却感血流如注。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和解、陪伴总是慢死亡一步。一切来的都那么慢,一切离去的又都那么快。想说声道歉都来不及。我们只得泪如泉涌却步履不停。谁又能逃得掉过去呢?大家都是水中的樱。
但,生而蜘蛛,就须结网;生而为人,步履不停。纵使樱花朝开夕凋,默然转瞬逝,但也会有那么顷刻迷醉青空。人呢?难道就因害怕、看透,天天念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道歉自己还活着?这样的人生太过阴郁苟且。记得《步履不停》里带着儿子改嫁的母亲对儿子说:“他(继父)会缓慢而坚定地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如影评所言:“这恐怕就是一代一代向死而生,生活百般复杂和磨难,人们却步履不停的彼此支撑”。纵然会有慢半拍的错过让人心碎,也会有无人理解的狼狈让人凄怜。但我们要走下去,为尚未出生的人,为在路上蹒跚的人,为死去的人。一代一代这么步履不停的走下去。这就是生而为人的责任,这才是生而为人的勇气。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我去你留,两个秋,还须珍重,珍重。
不变的步伐观后感 篇4
舞动人生是一部有关的电影,诉说着一个男孩,比利,实现他的梦想──当一个芭蕾舞者,中间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努力,最后终究实现了梦想。
比利生活在一个矿业的市镇。他原本是学拳击的,但是,在一次巧合中,他看到了芭蕾舞团的练习之后,就开始学跳芭蕾舞,他爸爸知道以后,坚决的反对,比利的坚持和爸爸的反对,互相抗衡了些许时间。但是,就在一次的圣诞夜中,他和他的朋友──麦可,到拳击场跳舞,在偶然之中,被他爸爸看到了,而他这一次决 心勇敢的表现他精湛的舞艺。这让他爸爸心动了,答应他去参加舞蹈学校入学甄试,最后,他通过考试了,他成功了!他渐渐的实现他的梦想了!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他颠覆了一般人心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勇于实现他的梦想。在他实现梦想的期间,有许多人对他帮助甚大:有爸爸、哥哥等。这些人对他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他的老师嘴上总是说着钱,但却很关心他,他爸爸老是坚决反对,其实内心很柔软,他哥哥表面上对他很凶,可是还是舍不得他离 开。所以,比利身旁有很多关心他的人,所以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变的步伐观后感 篇5
刚看完电影《永不妥协》,在临睡前的十几分钟上来发一遍观后感。这部影碟是在家里躺了好久,这天才有时刻静下心来观赏的,是我比较喜爱的朱丽娅·罗伯茨演的。片子很老了,期望看过的朋友不好出来打击我就行,呵呵!
电影主要讲述了在一个英雄匮乏的年代,艾琳(朱丽娅-罗伯茨饰)高中没有读完便糊里糊涂的辍了学,两度婚姻,连生三子,离了两次婚,情场失意之际,事业又遭遇翻船。转瞬间她又输掉了一场志在必得的人身伤害官司,她的'人生际遇可谓灰到极点。但艾琳身上有股奇妙的且带有一丝反叛的个性。生活赋予她无形的压力,没有工作,独自抚养三个小孩,于是她不得不大闹艾德的律师事务所,艾德是她请的但没替她打赢官司的律师。出于同情和歉疚,艾德只好请她到自己的小事务所干点儿文秘之类的活儿。如果不是一桩看似不起眼的污水申诉案,艾琳的日子极有可能就这般惨淡潦倒下去了。由于怜悯天性的驱使,艾琳来到污水案涉及的沙漠小社区,骇然发现污水里富含剧烈致癌物质,而负责供水的大公司太平洋电力却对此事敷衍唐塞。回到事务所,艾琳说服了艾德让自己负责收取证物,从此她开始了艰难的调查工作。起初,当地居民对没有任何法律背景的艾琳猜忌重重,但之后她的率真和诚意感化了众人,终使600名原告委托艾德律师事务所全权代理其诉讼请求。凭着人道和永不妥协的精神,艾琳最终赢得了美国有史以来诉案最高的赔款数额:3。33亿美元。她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在为官司奔波的过程中,她重新发现了自我,信念亦在个
体的新生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影片也不乏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当看到艾琳将500万元赔偿金送到受污染及病魔缠身的女居民手上时,女居民用双手捂着脸,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我想,那份情谊,此时也尽在不言之中了。
影片也带给我很多东西,当我们用用心的心态把自己看作是成功者时,我们就成功了一半。遭遇挫折正是你重新开始的最好时机,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向挫折妥协,只有永不妥协,挫折在你面前才会变成一只纸老虎。就算失败了,你还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开始,赢取下一次成功。当你能满怀信心的时候,你就能很好的把握这份事情了。
生活需要我们抬起头,但是此刻,我要倒头,睡觉了,晚安!
不变的步伐观后感 篇6
前几天看了一部律政电影《永不妥协》,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例改编,主要讲一个两次婚姻失败,抚养三个孩子却遭遇失业的女子Erin在一次以为胜券在握的官司中败诉后,他的受理律师出于内疚而收留其在自我的律所中工作,而Erin在整理一个房地产纠纷案件时发现了端倪,从而更发现了电力公司PE&G向辛克利镇的居民隐瞒水污染的问题,于是Erin以勇气和毅力搜寻电力公司的罪证并说服当地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打赢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民事赔偿案。
看完这部影片,除了女主人公的坚持和胆识令我佩服之外,我看到的还有美国的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在电影中,女主角的老板刚开始并不一样意受理这个公益诉讼案件,原因是因为公益诉讼,异常是环境诉讼案需要消耗很多的人力物力,光是请专家鉴定和分析就要花费不少金钱,并且对这类环境诉讼中,被告往往是资本宏厚的企业。而环境诉讼并非能够速战速决,往往是打长久战。于是,在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消耗下,受理律师承担的风险极大,极有可能还赔上自我的身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部也是关于环境诉讼的电影《民事诉讼》中,男主角作为一名水污染案的受理律师在开始也由于找不到充分的证据,寻找证据的过程中花费了巨大的金钱,最终只能变卖了自我的律所。虽然此类诉讼极具风险,但一旦打赢了,具有丰厚的回报。在电影中的'辛克利居民诉电力公司案中,PE&G公司最终败诉并向600多位居民赔偿了共3亿多美金。能够看出,美国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公司的惩罚巨大,不仅仅要求向被侵权者赔偿损失,还要求对遭污染的环境进行维护,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惩罚机制激励着人们去主动维权。反观中国,目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经济的阶段,也许因为过于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社会的道德建设,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在加强监管监督的同时,是否也应当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公益诉讼制度呢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经遵循不告不理并且仅是要求侵权者对被侵权者进行赔偿,而事实上,并非所有被侵权者都会主动维权,并且缺乏要求被告对被破坏了的环境进行赔偿,如此一来,就容易纵容那些破坏环境的企业。
此刻我国的公益律师正处于资金不足等困境中,而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并不完善,而在这种经济发展速度如此迅速的阶段,我们更应将目光关注到环境等问题上,国外的公益诉讼制度值得我国参考学习。
不变的步伐观后感 篇7
读书以后,时常隔半年才回家两周短暂见面。记得两年前大学毕业,第一次赶上在家过生日,妈妈特地叫了一大家子人去酒店。那一年很奇妙,就我一个孩子放假回家了,突然成了饭桌上的主角,我不安又装乖起来。饭后,妈妈又要带我去棋牌室,听阿姨们夸我,她再谦虚说“哪里好”的样子。我有时候很喜欢妈妈这样简单的小心思,也喜欢和妈妈走在一起,别人说“哎呀,你还有这么高的女儿”,妈妈笑得样子。
和家人都很久不见,很奇妙。在学校会尽量一周一次的频率打电话,有时候看到群里消息没必要不会主动回复,就会收到私信问你在忙吗?我的性格不太会寒暄,我或许也知道家人会惦念,但不知道怎么表达亲切。我会看到父母的白发,意识到他们老了,但是我还没长大,懊悔又难过。我避免看到这些真实,所以我总是拒绝去深思,去听他们说生活。
读书太像象牙塔了,我躲在里面心安理得,但知道现实往往充斥着太多不安与烦琐。可是因为我理直气壮做个孩子,所以不管父母老了,这让我偶尔有些歉疚,但还是没有行动。
我知道我爱我的家人,也知道岁月步履不停,但总觉得自己不够光亮,所以不知道如何坚毅坦承去听岁月的叮咛,一同抵御流淌的时光。我总希望大家自己好,这样就心安理得了。不行啊,还是要主动去爱,去分享。好像错过了彼此的时光,都会小心地不知道如何靠近和分享。如果我愿意清醒就好啦,不等我的话,就期望我快点跑起来啊。
但即便我眼看着父母年华老去,我却什么都没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远远看着同样不知所措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