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范文资料 > 导航

人类起源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4

人类起源观后感十三篇。

想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之后,会不断回味里面的情节。观后感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是指看过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您想读一篇好文字吗不妨看看“人类起源观后感”,建议您将此页面收藏不会错过有用的信息!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1

李扬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逻辑,这是一部很有逻辑性的作品,也是一次伟大的经历。

逻辑性强或许是哲学家应有的品质,至于为什么说是经验大全,这是因为作者孔狄亚克在为我们阐述各种观点时,绝大多数都是以他的经验为依据来为我们论证。这也让我更好的理解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同时,我意识到我们不应低估任何经验,也许这是成功的捷径。

然后我意识到抓住机会是多么重要。只有抓住机会,我才能获得经验。它让我醒了很多,知道很多。

《人类知识起源论》是把一切与理解力有关的东西全都归之于一条唯一原理的著作。他的研究对象是心身结合所产生的实际活动,而不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心性。第一卷是关于精神活动从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思维意识中的分析和推导。

要正确引导精神活动,必须研究符号的起源和发展。因此,康迪克在第二卷致力于语言和方法的研究。所以研究理解力的科学,乃是整个儿地建立在意识、判断、观念与观念之间的相互连结,以及观念与符号之间的连结之上的。

在《人类知识起源论》一书中,孔狄亚克受了丰德奈尔的启发,偏离了洛克的观点,走到了百科全书派的前面。他给出了感觉、知觉、记忆、概念、语言等一系列的定义,区分了身心;知觉、意识、注意和回忆;想象、默想和记忆;想象和抽象;动作言语和发音言语等问题。告诉我们错误的原因和真理的探索和阐述的顺序。

同时,让我们认识到一些我们习惯但不知道原因的现象和经验。它还为我们指出并纠正了错误,使我对这些又了新的认识。

比如文中提出的“我们的知识确切地说来是开始于意识,而不是开始于知觉的”“在想象、记忆、回忆之间存在一个发展过程...第一个,即想象,唤起知觉的本身;第二种是记忆,它只回忆感知的信号和环境;最后一个是记忆,它使人们能够分辨出人类所拥有的信号和环境。”“兽类是决不会有记忆的”“只有努力加工,使语言变得愈益精确,才能使科学日趋完善”“一个人的著作一旦脱稿,便确定了他的精神的特征和广度,从而,它不但能说明他也已显露出来的才能是怎样的,而且还能说明他有可能获得的才能有哪些。

”等等。它都足以给与我们新的认知。

通过对这本书的理解,我明白哲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感官是我们知识的源泉。各种不同的感觉、知觉、意识、回忆、注意和想象都产生了;这最后的两种,在被认为尚未处于我们支配之下的时候,都还只不过是知识的一些材料;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支配的想象、记忆,他们和反省以及其他的一些心灵活动一起,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我们把上述这些心灵活动的运用归诸于符号,而符号就是心灵活动所使用的工具,观念之间的连结则是最初的原动力,他为其他的一切运动提供了动力。

《人类知识起源论》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有关人类知识的一种学说。这值得我们分析,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2

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上,生活着数十亿的人类以及不计其数的各种生物,让这个星球充满了勃勃生机。人类十分聪明,因为我们懂得思考,而大自然却总爱开玩笑,人们就是搞不懂很多关于宇宙的事,就开始探索起自己祖先的事。

起初,很多人都不相信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成的,他们还振振有词的说:‘人就是人,怎么能是猴子变成的呢?’可是当周口店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之后,这些人就沉默寡言了。而且周口店还发现了早期人类人工打制的石器工具,这让考古学家对人类起源的猜想涂上了点睛之笔。

那么人既然是由猿进化而来,人猿同祖,那么,人猿、猴子的祖先又是谁呢?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最古老的灵长类很像松鼠,它以昆虫为食,像今天的田鼠,鼹鼠,豪猪都是它的“亲人”。这些生物主要生活在树上,还有其中的一部分开始了进化。它们的指甲变得扁平,然后又出现了特有的神经系统、特别的立体视觉,已经变成了高等级的灵长类动物。

贾兰坡爷爷用一生的时间对人类化石进行研究,他告诉我们要用时间和精力来换取成就,时间不能用来浪费。看完这本书,我对人类的起源充满了兴趣,同时也让我知道我需要不断地努力,认真的学习,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很多未知的学问,才有可能成为贾兰坡爷爷那样的人!加油同学们,加油张贺普!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3

卢佳歆玥

《人类的起源演化过程》让我知道了人类的来源,以及各种关于人类的知识。

这本书是由贾兰坡爷爷创作的,他是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等等,他用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生动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有关人类的起源以及所有的问题。

这本书里说到,以前的人们都认为人类是由一些神明用泥土造的,这就是所谓的“神创论”。而在正式的科学评判上,人类是由猿慢慢地,一步一步进化成人类的,也就是今天我们这个样子。

书里还给我们介绍了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和挖掘,这是属于23万年以前的猿人化石,多么震撼啊!而且它还告诉我们,考古队在山西芮城发现的石器比北京人还要早一些,如果是你,你绝对想不到吧!通过事实证明,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中最重要的一环……贾兰坡爷爷地娓娓道来,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书中的知识。

这本书里还记录了贾兰坡爷爷以《悠长的岁月》为题,写了一部大科学家写给小读者的作品,作品介绍了很多关于他的生平和工作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持,他的认真以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读了《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我的感触很深,一个人的生命相对于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过程真是短之又短,当我们面对生命的时候,要好好爱惜这珍贵的东西,因为它一去不返,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4

上了大学后与社会慢慢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也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相关的问题。我曾深陷痛苦之中,痛苦地思考存在的意义,痛苦地思考为何命运不公。

当然,形而上的问题永远找不出答案。长期的思考导致了问题的转变——从思考问题,到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

因为我已经观察到了出现在自己身上问题的相似性。每每问题出现,我的表现状态都是相同的——处于情绪漩涡之中,尽一切可能避免任何社交,用堕落消极且无限悲观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面对无能的自己。

若是每次都是思考具体的问题,那问题永远不会消失。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经过近一年的挣扎,终于在大概两星期前将问题归因于“世人生产资料的不平均分配”和“人类基因的差异”。

然后就来到了这里,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寻找答案。

卢梭首先给出了人类最初的两个基本立足点:①对自我保存的兴趣。②对死亡死亡和痛苦的天生反感情绪。(PS:卢梭认为人性本善,我曾认为人性本恶,但看完这本书后还是更认同卢梭的观点)

而人类社会中所有的不平等可以归为两类:

①生理的不平等。这一点卢梭并未加一讨论,他认为“问题即答案”。

②政治的不平等。这是一种依靠在人类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条约,主要体现为少数人通过损害他人利益而享有特权。卢梭在此重下笔墨,系统了论述了其产生及发展。(PS:我自己思考得到的问题根本原因和卢梭认为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一致,都是这两条,嘿嘿)

下面我简单的概括一下。

卢梭认为,最初的野蛮人不会进行长远的思考,他们只看得到当下。但是,人类拥有一种其它动物都没有的能力:自我完善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人类得以不断促进自身各种能力的发展,因此,这一能力也恰成为人类所有痛苦的来源。

在野蛮人原始具有的两条性质之二,卢梭将其发展衍生,并确认其为“怜悯心”。这是一种先于一切思考而存在的纯粹的大自然的感动。

而人类地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产生了“自尊心”。自尊心则是使人类只顾自己,产生自私意图的源头。

接着,人类出于某种原始的思考(我更愿意将其称为“哲学的一跃”),逐渐开始了群居生活,而群居生活正是社会产生的萌芽。

而正是因为聚集,人类便产生了“比较”。他们获得了“才能”“美丽”等观念,进而产生了“偏爱”的情绪。而偏爱,正是迈向不平等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人类通向邪恶的开始。

这种“偏爱”的情绪,也慢慢由人转移到物。第一个将土地圈起来,并且声明“这是我的”那个野蛮人,正是文明社会真正的创始人。(PS:卢梭对原始阶段的人类生活非常赞赏,我们口中的文明是偏褒义的词,而卢梭则是认为正是所谓文明,才会造就了现在的种种罪恶)

随着各自的圈地为王,家庭也开始出现,(这也进而衍生出了最初的婚姻)这使得他们过上一种闲适的生活。人类开始探求(此处不用“制造”一词,最初人类还未学会发明,只会在大自然中寻找)一些可以让自己更加舒服的东西。而正是这些工具和习惯,使得人类无意间给自己加上第一道桎梏,也是为他们后代遗留下的第一个痛苦的源头。而语言也在家庭的背景下得以不断完善。

社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漏雏形。每个人都是自己所遭受冒犯的裁判者和复仇者。最初时,人类对报复的恐惧代替了法律。

卢梭认为,这个阶段的社会应该是最幸福和持久的时期。人们只需个体劳作,不需多人合作的艺术。

然而,人类历史再现了一次“哲学的一跃”——人类发现使用工具的好处。具体形式表现为锻造。

进而,社会出现最初形式的分工,生产力在工具的帮助下得以大幅发展,秉性不同的,社会分工不同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积累量的差异也日渐拉大。社会出现明显的财富差距。

此时的富人是最痛苦的——他们担心自己的财产被穷人掠夺。并且,由于富人之间相互猜忌,他们不能联合起来对付外人。穷人也很痛苦——他们担心自己没有饭吃。中间的那部分人,试图依靠一些其它的手段,压榨别人获取更多的财富以让自己更加富裕。

此处就出现了人类历史第一次的“雇佣”。富人雇佣外人保护自己的财产并付以少量的财富以资补偿。但是,富人仍然恐惧这种混乱的局面——无论发生什么骚乱,穷人无所谓损失,只有富人会损失。

因此,富人为使得社会秩序稳定,制定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步法律。这部最初的法律,旨在社会稳定。当然,为了保证法律能够被众人接受,这部法律看起来没有任何对哪一方有偏心的地方——其核心精神在人人平等。

看似人人平等的法律,其实已经暗暗藏着不平等——穷人没有财富,法律对其来说基本是一纸空文。而富人的权益却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保护。算是不损人但利己,还说的过去。(其后衍生出的各种法律,按照卢梭的话来说就是“富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伸张,穷人的权利进一步被限制”,由于法律不是本书主题,在此不深入进行)

然后再随着社会形态的慢慢发展,社会逐渐出现了奴隶,出现了阶层,出现了种种令人痛苦的事情。穷人痛苦,富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奴役就是被奴役,拥有也是失去。

这就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可以稍作科普——卢梭对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的认识。

此处要先说明一下,由于卢梭所处的特殊年代,导致其即使是一代大师也未能走出时代局限性。女性,就是繁殖工具而已。一个女性做好贤妻良母就非常好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卢梭在《爱弥儿》中对莱茵的描写。

卢梭怎么看待两性爱情呢?

我们先讲一下卢梭对爱情的定义。卢梭认为,爱分为精神层面和生理层面。生理层面是指人人想与异性结合的强烈欲望,精神层面则是把这种欲望锁定起来,并锁定欲望的唯一目标。

卢梭认为,在“偏爱”这种情绪没有产生之前,所有女性,没有任何不一样的地方。此时男女之间都有出自本能的,与异性结合的强烈意愿,男女之间没有追求,被追求的关系。但是由于身体原因(基因导致男女构造存在力量性的差异),女性多多少少处于性爱中的劣势地位。

但是,随着“偏爱”概念的产生,女性扭转了自己的劣势地位——女性通过

对“爱”的吹捧,让“爱”这一情感建立在才德或是美丽这种概念和种种比较上。因此,出于对偏爱的追求,男性在追求的过程中,就成为了石榴裙下的奴隶,(那个时候或许是草叶裙?)主动权悄悄的就丢失了。

瞧,这就是卢梭老人家对爱的看法。本单身狗不做置评。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最初——我为什么读这本书?

为了寻求内心长久的平静。

得到答案了吗?我不知道。还没活学活用呢,嘿嘿。希望得到了吧。得不到也没关系,继续探索知识也挺好的。

在迷惑中进步,我很知足啦。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5

人类的起源观后感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人类的起源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人类的起源观》这本书通过对人类起源的历史发展、现代研究和争议进行探讨,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起源。

作者从人类起源的历史出发,追溯到了最早的原始生物。通过对化石记录和遗传学研究的介绍,作者向展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演化过程。这使我深切地认识到,人类起源的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最早的古猿到现代人类,人类的起源经历了无数次的进化和变异。这也说明了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加深了我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理论的理解。

作者介绍了现代研究对人类起源的认识。通过遗传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不断深化对人类起源的认识。研究者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和比较,试图找到人类起源的关键线索。这也让我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揭示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工具。尽管有许多令人振奋的进展,人类起源仍然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发现。(实用文书网 wWw.WEI508.Com)

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人类起源观的争议。在不同的学科和学者中,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现代科学的发展,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和进步。这使我深思,即使今天对人类起源的认知已经很深入,仍然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颠覆的观点。这也是科学的魅力所在,不断探索,不断挑战现有的知识。

通过《人类的起源观》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人类起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是演化的产物,与其他生物共享共同的起源,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未解之谜和挑战。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人类起源保持了持续的兴趣,也激励了我继续学习和深入了解这个领域。

从人类起源的历史发展到现代研究的成果,再到人类起源观的争议,这本书以详实的事实、生动的描述和深入的讨论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人类起源的窗户。它不仅是对人类演化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一个引发思考和探索的契机。我相信,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推动下,对人类起源的认知还将继续深入和发展。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6

最近,我读完了《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的作者是贾兰坡。

这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爷爷的爷爷哪里来》,第二部分是《悠长的岁月》。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讲的是人类的起源。

1929年,周口店发掘工作由裴文中组织,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发现了猿人头盖骨,震动了整个学术界,它们被称为“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手脚分明,已经可以独立生火,几十人一起居住。贾兰坡认为他们是最早的人,可裴文中不同意,他们两人的争论一直持续了四年。

我也认为“北京人”不是最早的人,因为人类用火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的。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西方则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这都说明了使用火在人类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这应该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

1962年,他们在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发现了一些智力、四肢均不如“北京人”发达的猿人,它们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115万年之间,被命名为“蓝田人”。

1965年,他们又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左右的“元谋人”,它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人类从四肢着地,到直立行走;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劳动创造了人类。勤劳和智慧的人类,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奔月”的神话成为现实,让“火星”不再遥远。科技和进步推动着人类不断超越自己,创造历史。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7

卢梭认为,在人类中存在两种不平等:自然的不平等及人为的不平等。(一种称之为自然的或是生理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由自然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年龄、身体、体力、智力以及心灵方面;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神的或是政治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依靠一种公约,在人类共识的基础上被建立起来,或者至少为人类共识所认可,主要体现为少数人通过损害他人利益而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更加富有、更加尊贵、更加强大,或者甚至让他人臣服。)

本书第一部分描写了作者想象并虚构的人类原始状态,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中是和平而善良的一群“动物”,是“野蛮”人群。通过对这群“野蛮人”的分析和想象,作者认为“在自然状态中很难看出不平等的现象”。

第二部分才是本书的重头戏,一开头,作者便说“谁第一个将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毫无顾忌地说这是我的,然后找到一些足够天真的人对此信以为真,谁就是文明社会真正的创始人”。“人类的第一个感知便是他的存在,而第一个担忧的问题就是他的自我保存。”

作者把农业文明的诞生以及生产力的进步与私有制联系在了一起,“然而,一旦某个人需要另一个人伸出援手,一旦人们发现一个人能够拥有两人份食粮的好处,平等就此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则是私有制。”据此卢梭指出社会不平等的基础是私有制,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卢梭还把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形成私,出现贫富差距;第二阶段是通过法官的设立,形成强弱差距;第三阶段是合法权利向专制权力的转变,出现主人和奴隶之间的对立。

同时,作者关于父权的一段解释也让我很感兴趣:“根据自然法则,只有在孩子需要父亲帮助时,父亲才是孩子的主人,而这一阶段一旦过去,他们就变成平等的主体,子女将完全独立于父亲,他们对父亲保留的将只有尊敬而没有服从:因为感激之情只能被看作一项应该完成的义务,而不应该是一项应该索取的权利。”

最后,作者认为“专制政治的建立是出于人民自愿的这一说法,既没有可靠的依据,也缺乏真实性。同时,我们也将很难指出这样一份契约的合法性何在:一方只承担义务,另一方则只享受权利,而受损害的恰恰是负担义务的人。我们可以得出: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存在,其发展与壮大产生于人类天赋的发展与精神的进步过程中,最后随着私有制与法律的形成而稳定下来,变得合法。”

卢梭得出这样的结论:“仅为实证法所认可的精神上的不平等,每当它与生理上的不平等不相称时,便与自然法相抵触;这种不相称足以决定我们对流行于一切文明民族之中的那种不平等应该持什么看法,因为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定义不平等,无论是一个孩子支配一位老人,还是一个笨蛋操纵一位智者,或是少部分人财物有所盈余,而大部分人却食不果腹,所有这些都是明显与自然法背道而驰的。”

谈谈读完此书的感受:

1、卢梭的思想与孟子的”人性本善“、庄子的”人为为伪“的思想中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2、卢梭的思想受洛克、休谟、贝克莱等人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后世很多人,第一部分关于人性的理解对康德应该影响很大。第二部分“生产力”和“私有制”的理解,一定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恩格斯等人。

3、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已跟不上如今的时代了,甚至有些在今天已经被否定了,尤其第一部分,随着人类学和基因学的进步,作者关于野蛮人的猜想早也落伍。

4、这本书创作于1755年,距今已200多年了。其实这些年世界的很多学科方面的前进脚步都非常巨大,很希望能看到最新西方学者的一些专业性、学术性的作品,现在在国内想看到西方一些最新的学术作品实在太难了,就那么几家出版社每年出几部作品,网上论文也不大好找。毕竟,知识无国界。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8

做一个非常粗糙的分类,有一些关于平等/不平等的原则是纯粹社会建构的,诸如关于财产、权势的。对于财产和权势,我们一般关心的是:它们被分配得是否符合“公正”、原先的不均是否造成更大的不均。对于"平等交换"的原则本身,则很少有人不接受,我们总是觉得一定量的某种资源可以匹配到一定量的其他资源。

举例来说,不同人由于某种外在的原因收入不一样,导致它们购买的服务的机会不平等。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愤不平的是:导致不同人收入不均的外在/社会原因是合理的吗?收入是不是本来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别?但不会质疑这一点:一定的收入可以换一定的服务。而且,恰恰是因为后者,我们才觉得在收入上的不平等是一种实质的不平等。也就是说,在这类似事情上,我们对不平等的看法建立在相当确定的平等原则上。

与钱财与权势这样的“身外之物”不同的是,有些不平等关乎我们自己的选择。才能、容貌都是与之有关的东西。试想,如果我因缺钱买不了奢侈品,我会考虑问题出在老板没有对我的劳动基于公平的支付,我不会认为获得奢侈品需要付出钱或某种报偿是错的。但我坚持不会认为,有任何理由可以论证一个相貌平庸的人不应该爱一个容貌出众的人。

这个例子更可能清楚一些:如果一个人因为没钱而被心上人抛弃,ta不会认为这件事蕴含的不平等性在于他没有钱,而是ta一定会认为,就算ta没有钱,是个烂人,而且这一切和别的社会制度没什么关系,渴求另一个人这件事也绝对是正当的。我爱更美的东西,我爱更智慧的东西,没有一种“平等交换”或“公平观念”在诸如恋爱和爱智这样的关系里。只要追求不能满足,同时就会有嫉妒、失落和不平,这是《会饮》这样的哲学对话所暗示的。

不过,这就可能暗示:只要与他人稳定的有选择关系存在,就有一种不平等不能消除。真正的平等,不仅不能有政治经济的不平等,甚至连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追求——这些人心中对高低排序的意识也需要被排除。设想绝对的平等,也许就要设想一种人与人并无社会关系的“孤独状态”。

在我看来,这就是卢梭谈不平等问题时的命意所在:才能和容貌的不平等比政治经济的不平等更根本,其背后则是人性中蕴含的不平等要求比为社会制度所确立的不平等的不平等更根本。不过,人性中的所有东西都是“自然”的吗?卢梭在这个问题上又更进了一步,让我们设想一种对“科学”与“艺术”皆无所求的人性,一种比我们自然接受的人性更“自然”的人性。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9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题记

同学们你们知道爷爷的爷爷是从哪里来的吗?原来我并不知道,暑假里,我读了著名的考古学家、科学家贾兰坡爷爷写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一个个娓娓道来的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从神创论蒙昧时期到找到北京人头盖骨,从北京人头盖骨丢失到发现比北京人更早的人类化石,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力尽种种磨难,不断在实践中探究人类的诞生。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贾爷爷的童年、成长经历和工作历程。其中我最让我敬佩的一个故事是:1936年面对日本人侵华战争步步紧逼和科研经费的短缺,尽管大家都对“后事”做了安排,贾爷爷还是独挑大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在周口店发掘寻找人类化石。天无绝人之路,正当大家为找不到人类化石一筹莫展的时候,贾爷爷在11天内连续发现了三个头盖骨、一个下颌骨和三枚牙齿的消息传遍国内外,举世震惊。

贾爷爷一生都在为证实人类起源问题的不懈努力,取得成绩没有骄傲,遇到挫折没有放弃。在我心中,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还教会我们很多道理。学习如考古一样,唯有坚持不断地探索和寻觅,才会有意外惊喜出现。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10

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解放。每一个国家都进入了现代文明的进程,各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然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着一种低水平的现象——社会不平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对平等的探讨,古今中外界的相关理论学家都对此颇为关注。

其中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对其进行了颇为精辟地论述,也使我在这方面开阔了眼界。

在他看来,自然人与野兽的区别不在于理性,而在于自由。野兽只受本能驱使,而自然人则是个“自由施动者”,尤其是它能够自我完善。他给出了很多论据和推理来证明一些学者认为自然人更野蛮是错误的。

相反,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最自由的生活。后来,卢梭指出,如果一个人能有两个人使用的必需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其他人的生存手段),就会出现不平等。

因此,私有制一旦有一天产生,每个人都开始思考自己,这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但我对此却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类越进步,人类就越不平等呢?

这简直就是违背常识啊。卢梭解释说,这是人类心灵与精神的原始状态告别。他开始注意别人,希望别人注意他。他开始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想改变,于是开始变得勤奋起来。财富出现后,贫富自然就出现了。而财富的先占者之间、先占者和一无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

人们进入了“最可怕的战争状态”。此时,富人们相处了“一个人类头脑中前所未有的绝妙主意”。他们向穷人提出了一份联合契约,于是就产生了国家。

国家只不过是富人欺骗穷人的结果。它允许富人利用穷人的力量来反对穷人,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然,卢梭的国家观和平等观虽然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但却为我们理解现代国家提供了一面镜子。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各个国家(相对来说已经进入了比较文明的状态)之所以避免不了用战争方式来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我觉得可以从卢梭在关于国家关系的论述方面找到答案,卢梭认为一旦政治社会在某地形成,它就迫使邻近地区也组建政治社会来与它抗衡。这样,生活在自己社会中的人们终于脱离了自然状态。然而,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仍然保持着这种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只受到构成国际法的一些默契的约束,但这些国际法永远无法阻止国家战争。

因此,为了消灭个别战争,人类创造了文明国家,却频频引发更可怕的战争。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国家为了利益充满冲突,需要建立公平和秩序。

中国的现状(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家总是指责的特权阶层,认为这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现象,但是我们吐槽的同时,比起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消灭特权,维护平等,大家更多地却是义无反顾的拼命想进入体制内,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我们可以从卢梭的精彩论点中学习到:为什么许多人愿意放弃他们最宝贵的自由成为奴隶?

卢梭认为,比起独立自主来说,人们更热衷于压迫别人,所以甘做奴隶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反过来奴役别人。无论是统治别人还是服从别人,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没有国家和**的干预,人们也会为了名誉和荣誉而相互竞争,最终变得不平等。

现阶段的我们很多是因为看到了特权,明白特权带来的好处,所以希望得到它,才不希望特权行使的对象消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我们社会在特权改革中面临的障碍。

对于人类发展史,卢梭更为否定的是,它是一部堕落的历史。他在文章的最后提到:“造成所有这些差别的真正原因就在于,野蛮人(可以理解为原始状态的人)为自己活着,而社会中的人永远是身不由己,只会按别人的意见生活,也就是说,只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问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但从来不敢问自己。确实,有太多人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着,我自己也逃不出这个怪圈。努力读书,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譬如此类的各项决定,都受到外界的影响,都是因为希望得到周边人肯定等等。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但我只是走在别人为我们规划的轨道上,正如卢梭梭说,我们追求荣誉却失去美德,保持理智却没有智慧,看似快乐却从不快乐。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吗?当社会上的人变成只能满足别人要求的机器,失去自我思考的时候,社会上的大机器只会盲目前进,不认清方向,也许离悬崖不远。

或许,要实现卢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状态,其难度不亚于马克思所想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国家的现状(也就是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和这一现状下的我们理应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最大程度低汲取此书中关于国家建设和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合理因素。例如,平等、自由、民主是卢梭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其中,人的平等观对我国当前构建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些精华必将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注入新鲜血液。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11

成功源于努力——读《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有感

人究竟从哪里来?我时常情不自禁地产生疑问。我们对女娲造人的故事耳熟能详,上帝造人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但这些终究是神话,为了揭开谜底,我拜读了《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这本书讲述了贾兰坡爷爷的化石研究与发掘工作。贾兰坡爷爷跑遍了华夏大地,发现了蓝田人、元谋人、丁村人、北京人、中国猿人、中国直立人、“巨猿”等猿人和人猿化石,同时发现了各种动物化石,各类石器、骨器、粗糙的装饰品等物件,为人类演化的过程和地球海陆变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贾兰坡爷爷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贾兰坡爷爷生活的那个年代,房屋简陋,交通不便,考古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贾兰坡爷爷为了寻找化石,为了考古研究,跑遍了千山万水,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1936年11月15日至26日,贾兰坡爷爷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世界学术界。贾兰坡爷爷的成功是他勤奋钻研、努力进取的结果。

古今中外,成功者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西汉匡衡为学知识,凿壁偷光,勤奋读书,成为了一位经学家;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失去了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她在黑暗和寂寞的世界里学会了读书和说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并成为学识渊博的作家和教育家。

和这些大家们比起来,我感到无地自容。练萨克斯怕嘴痛,练书法没耐心,做作业常偷懒。归根结底,我就是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能吃苦,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努力学习,提升能力,长大后报效祖国!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12

在上一次读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时,大家一起讨论过关于信仰、公平的问题,但其实大家不自觉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了人类不平等这个问题,而这次读了卢梭的《关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更是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观点,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些不一样的看法。

从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卢梭希望在这本书中讨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他从原始自然人进入主题,所描写的自然人处于史前小说时代。他认为自然人与野兽的区别不是理性的,而是自由的。野兽只受本能驱使,而自然人则是个“自由施动者”,尤其是它能够自我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卢梭给出了大量的论据和推理,以证明一些学者认为自然人更野蛮是错误的。相反,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最自由的生活。而随后,卢梭指出:

如果一个人能拥有两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掌握另一个人的生存手段,就会出现不平等。因此,直到有一天,私有制产生了,每个人都开始思考自己,这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乍一看,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人类越先进,就越不平等?这简直就是违背我们的常识啊。卢梭认为,人类在经历了原始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告别后,开始关注他人,也期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人们开始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想要改变,于是开始变得勤奋起来。财富出现后,贫富自然就出现了。

而财富的先占者之间、先占者和一无所有者之间的冲突日益激化。人们进入了“最可怕的战争状态”。此时,富人们相处了“一个人类头脑中前所未有的绝妙主意”。

他们向穷人提出了一份联合契约,于是就产生了国家。国家不过是富人骗取穷人的结果,富人可以利用穷人的力量来对付穷人,保护他们的财产。

我认为我没有能力清楚地思考这个国家出现的原因,但我同意卢梭对国家间关系的描述。生活在21世纪,我们自夸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文明的时代。然而,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们。为什么一个文明的国家会引发一场可怕的战争?当然,高中政治书上有答案,因为国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但我始终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答案,因为如果这个国家真的进入文明国家,那么解决利益冲突的手段应该更加只能。战争只能是双方的总体利益变小,而双赢应该是文明追求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有战争呢?卢梭告诉我们,政治社会一旦在某个地方形成,就会迫使周边地区形成政治社会与之竞争。

这样,生活在自己社会中的人们终于脱离了自然状态。然而,不同社会之间的关系仍然保持着这种自然状态,这种自然状态只受到构成国际法的一些默契的约束,但这些国际法永远无法阻止国家战争。因此,为了消灭个别战争,人类创造了文明国家,却频频引发更可怕的战争。

没有强有力的约束,国家为了利益充满冲突,需要建立公平和秩序。

另外,对于国家内部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一点也让卢梭和我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甘愿放弃自己最宝贵的自由去做奴隶呢?卢梭认为,比起独立自主来说,人们更热衷于压迫别人,所以甘做奴隶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反过来奴役别人。

无论是统治别人还是服从别人,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没有国家和政府的干预,人们也会为了名誉和荣誉而相互竞争,最终变得不平等。这也让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的现状,大家总是指责的特权阶层,认为这是一种极为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在吐槽的同时,比起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消灭特权,维护平等,大家更多地却是义无反顾的拼命想进入体制内,成为特权阶层的一员。

这确实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也许正如卢梭所说,我们之所以愿意成为奴隶,是因为有朝一日我们可以转身奴役别人?是不是因为我们看到特权,了解特权带来的好处,才希望得到特权,所以我们不希望行使特权的对象消失?又或许,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关于成功前的历经磨难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正处于被奴役但是想努力翻身成为奴役他人的人的那些人的一些心灵上的安慰?

在卢梭的作品中,人类进步的历史更像是人类堕落的历史。在文章的最后他提到:“造成所有这些差别的真正原因就在于,野蛮人为自己活着,而社会中的人永远是身不由己,只会按别人的意见生活,也就是说,只是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为什么我们总是问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从不敢扪心自问。

人类已经创造了这么丰富的哲学思想、人道精神和文明成果,制订了这么高尚的道德准则,可我们却只有一副徒有其名的骗人外表,再就是那些没有美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没有幸福的快乐?... 人类的原始状态并非如此,但社会精神和社会产生的不平等改变了我们所有固有的习惯。”的确,现在有太多的人为他人的评价而活,其实,我也不例外。

努力学习,找到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的每一步决定都受到外界的影响,因为我们希望得到父母、老师、朋友、社会等的赞誉。现在我们越来越不了解生命的意义,越来越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走在别人为我们规划的轨道上,正如卢梭梭说,我们追求荣誉却失去美德,保持理智却没有智慧,看似快乐却永远不快乐。这真的是一种进步吗?

当社会的人们都变成只是会完成他人要求的机器而失去自我思考时,社会这个大机器也将变得只会盲目的前进,而不辨方向的前进,也许离坠落悬崖也不远了吧。这,或许就是伯尔曼曾经说过的社会的“整体性危机”吧。

在附注中,他还提到了种种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但让我觉得奇怪,同时也是令人讽刺的是这些现象在今天仍旧存在,两百年过去了,无论是私有制社会还是公有制社会,都没有能摆脱卢梭笔下那无情的批判。

那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说老实话,我觉得实现卢梭理想中的社会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走,甚至可能比共产主义实现的时间还要长,我觉得起码我是看不到它的实现了。很多东西其实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法中,纵然这些观点能够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一丝激荡,一丝抚慰,但那也只是暂时的,我们毕竟还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最终我们还是要融入这个社会,无论好坏。

但是,生活也不总是暗淡无光、无能为力的。有一点是我们可以肯定,也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来活,不应该总是问别人自己是什么,该怎么做。自由是什么?

它应该包含身体和精神两重自由。也许身体上我们可能无法做到自由,但精神上却可以。影片《美丽人生》中的父亲虽然被关在集中营里,但他的精神却从未被那高耸的围墙禁锢,还有《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也莫不是高度精神自由的智者。

为别人而活,依别人的意志行事,我们一直都带着沉重的精神枷锁。问问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即使那个梦想难以实现,但我们至少也知道了自己心之所向,这总比一直浑浑噩噩、不知所谓的活着来的有意义。当然,不排除或许真的有这种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想做什么,甚至悼词都是别人给自己的评价,而自己连只言片语都没有,这真是可悲。

我不想自己的结局也是这样。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不应该指望别人能记住自己,但起码应该让自己记住自己,说的真有道理啊。

既然改变现状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那我们不妨先来改变一下态度。问自己,自己是什么,这需要勇气,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并且需要这样的勇气去毁掉那沉重的精神枷锁,或许这才是目前最需要我们要进行的革命吧。

人类起源观后感 篇13

刘子桐

人类的起源终究是个谜,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北京人头盖骨是化石挖掘的起源。贾兰坡先生从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一直写满分/到挖掘研究的悠长岁月。这个过程一共90年,他奔波祖国各地,经历无数坎坷,终于完成他一生的目标:研究人类的历史,揭开人类起源地到底是哪里。

他的研究之旅不仅十分刺激,还充满了危险。那个年代正是抗日战争的时候,挖掘工作经常被中断,有很多工作人员被可恨的日本人杀害了。日本人囚禁了和这份工作有关的人,因此我们的科学家们被迫转地下工作。直到日军投降,归还了掠夺走的重要资料和化石,这份工作才能光明正大的继续。这支考古队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千千万万,数都数不清。

这将近一个世纪的工程伟大但是耗费财力,幸亏有许多好心人的捐款,才能勉强支撑下去。这不禁让我想起如今这场疫情中的志愿者,他们也是这样的人,不顾自己,只为大家。这样的逆行者值得我们崇敬和学习。

“学问就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这是贾兰坡爷爷要告诉我们的真理。他还告诉我们:学习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