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作文
发表时间:2025-06-04起跑线作文(集合13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写13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起跑线》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起跑线作文 篇1
今天和夫人去电影院看了部电影,很神奇,这部印度电影里讲的糟心事,分明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故事,片中的细节,几乎每天都在中国上演,就连片名都特别中国:《起跑线》。
影片的故事一点也不复杂:一对印度服装店的中产阶级父母,为了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实现阶层跨越(了解的人都知道印度姓种阶级非常厉害),从幼儿园入园起,就拼尽全力想要进去德里排名最靠前的学校,以便日后一路高歌猛进,进入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日后能进入跨国公司,成为社会上的精英阶层。但这种学校只招收印度真正的富有阶层和极少数一部分固定名额的贫困家庭优质小孩。于是虎妈虎爸因此走上了曲折漫长的择校之路。
影片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过度给与、过度保护。女主带小主去玩出门的时候涂防晒霜、驱蚊液,即使小主的那句“妈妈,这个很粘。”仍然被无视,到了公园不断的嘱咐仆人注意这注意那等等,毫不夸张的说小孩就提线木偶,这种情况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包括我们自己。好比室内盆栽多肉绿萝等、生命力永远比不了室外景观植物,一个温室培养,一个经历烈日风雨,我们确实要精心照顾它才会长得更好,但是当你过度浇水、过度施肥。绿植最终就被间接谋杀了。世上最真挚的爱来至于父母,它应该是呵护、引导、纠正、榜样的作用,而不是过度给与、过度保护。f215.coM
影片中男主的资金实力属于中产阶级,他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但是资金的实力并没有使“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在德里的'学区房的派对上会因为跳滑稽的舞蹈遭到不解甚至戏谑,会因为小孩说印度语遭到孤立,会因为自己的工作性质使孩子失去教育资格。这种尊重无法满足需求,使人陷入一种焦虑之中,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必须去认可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价值,何须在乎别人的眼光、背后的言语。古有云“人比自重而后人重之”。
电影的主题就是印度版的“孟母三迁”,为了孩子能进名校,几度搬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当然最终也“如愿以偿”。当今社会我们更多的是重知识而轻德育,我们嘴里所谓“起跑线”都是希望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忽略了为人父母的起跑线,我们的个人成就、金钱实力或许已不可提升,但是我认为父母的起跑线是德育的起跑线,而非物质的。例如王思聪,中国首富的儿子步入社会时父亲给了5个亿说道,自己出去折腾,不行了就回来继承家业。就算你的小孩从小和他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可是小孩的将来你给不了。片中男主很经典的一句话“我想做一个好父亲、也想做一个好丈夫,但是我得先做一个好人”。是啊!只有做一个好人你在孩子面前德育的起跑线才能带着孩子一起前行。当今社会的企业家大多是60后,70后,当中有大部分是文盲,老干妈的陶华碧名字都不会写。所以我们一定要重知识的同时重德育。德育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也是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基础,在校园这片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净土,却也难以免俗。父母除了要关心孩子在校的成绩如何,更要关心孩子心中的感受。
喜欢文字,有事没事喜欢无病呻吟,来到简书。希望结识更多喜欢文字的人,大家一起分享彼此的无病呻吟。
起跑线作文 篇2
最近上映的印度电影,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印度电影历来故事简单,但是总能针砭时弊,笑中带泪,打动人心。昨天又去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很扎心,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对中产阶级暴发户,妻子觉得自己和丈夫之所以不能挤入上流社会,是因他们没得到好的教育,所以一心要把女儿送入最顶尖的私立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为此不吝啬金钱和时间,在想尽一切办法都行不通后,他们伪装成穷人骗取底层孩子升学福利名额。故事核心是主人公夫妻乔装成穷人到贫民区后发生很多感人故事。后来主人公良心发现,放弃私立学校名额。
印度电影从来不遮遮隐隐,很多时候把印度残酷的现实,血淋淋的摆在观众面前,像阶层固化、贫富差距。主人公问男二,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我没有名字,只有富人才有,我爷爷、我爸爸、我都是穷人。在穷人眼中,喝一瓶矿泉水都是奢侈,会说一句英语都不是这个阶层的表现。他们无力抗争,只能一代又一代忍受贫穷。
看完印度电影,感觉我们生活在中国还是幸运的。至少在上升的中国,虽然贫富差距巨大,阶层固化还没有完全成型,如果足够勤劳是可以脱贫的,比如万千大军的快递小哥,也许不会大富大贵,但是温饱不愁,也许将来还有更大的打拼空间。
女主人公很像每一个中国妈妈,为孩子的未来焦虑,为孩子选择学校动用一切关系。我也是这样的妈妈,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当年为了孩子升入最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以及最好的班级也是绞尽脑汁,不遗余力(高中更多是凭考试成绩,也是前面选择的结果),中间也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插曲。
假设当年没有最好的教育资源,孩子会考入名校吗,答案是否定的。考大学容易,考名校是绝对需要拼教育资源的。高考对普通人家,是唯一改换门庭的方式,所以很好理解为什么全民族都这么重视择校,因为教育资源有限。
我和孩子做一个对比,都是省重点高中,当年我身边有一部分农村孩子考入名校,现在生活无忧。女儿读高中时,身边没有农村孩子,几乎都是城市的。最后全班同学都考入名校。孩子升入大学后,更是如此。这些年城市和农村差距、教育的不公平都越来越大。因为很多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他们没有机会学习正规的英语,没有机会学习奥赛,拓宽理科的思路,没有机会学习各种课外班,没有机会享受最好的师资,他们想跳出那个山村,只能是成年后出来打工,做最简单的体力劳动。据说京东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操作,未来如果机器人代替人工,最先遭受打击的便是这些没有文化的外来务工人员,哎,长叹一声,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起跑线作文 篇3
偶然的一个星期,和多年好友一起去看了新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一开始只是抱着可能是喜剧的态度买的票去看,但看到全剧终,顿时发觉这不仅仅是一部喜剧,它更多的是透露这如今 的现实。
很多人说,要从起跑线开始,要让孩子从起跑线就领先于别人。电影中有几句话,是让我和朋友同时发出感慨的。一是剧中电视的主持人说,有一场马拉松将从明天开始,这不是运动性的马拉松,而是家长与孩子们之间关于上学的马拉松。二是当男女主人公去找所谓的教育帮手时,女帮手说:“很多父母从刚刚怀孕就开始了”。受教育,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场争夺赛。这场电影所反映出的现实并非无中生有,在身边就可以看到。影中男主人公早晨去排队领入学申请表时,那儿早已有许许多多的人,有的甚至凌晨一两点就开始排队等候了。这种现象,是现实,活生生的现实,在我的家乡,甚至有从开放录取学生的前一天就开始有家长排队的学校,不得不说那的确是一所极好的学校。家长们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进这所学校读书,甚至有交高额学费的`,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
这部电影,不得不让我们去反思,这种行为是否值得,小孩子进入这所学校读书后又是否真的快乐成长。在我的家中,我的父母始终认为快乐成长就好,不追求我们有多优秀,我想,我的父母是真的与众不同,是新时代的父母代表。
起跑线作文 篇4
《起跑线》又一部印度电影,最近两年印度电影质量直线上升,连我这种只喜欢看赵丽颖主演电视剧的小女生,也爱看起了印度电影,从今年的《摔跌吧!爸爸》,《神秘巨星》年初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都让人很感动!印度电影对故事和情节的把控越来越炉火纯青。《起跑线》这是一个中国电影不敢轻易尝试的教育题材,全世界的家长都为之焦虑的话题,本片以一种轻松诙谐的现代宝莱坞独有的风格展现出来,让人眼睛一亮,不得不佩服印度电影的发展速度。
本片的男主人吉拉,为了女儿皮娅能进名校,先是买了一栋豪宅,努力打扮成一个上流人士.
然而却出尽各种笑话。最后这里的.名校并没有录取皮娅,原因竟然是,学校不想录取一个只知道卖衣服不懂教育商人的女儿。吉拉很沮丧,他想不明白。米图妈妈是一个受过英语教育的人,她太清楚一个好的学校是皮娅的重要性,于是她给吉拉压力。吉拉振作精神,打算用钱去贿赂,他提一袋子钱来到了校长办公室,没想到在等候的时候,恰好看到跟他一样想法被赶出来的人。这条路行不通又被一个好朋友指点,去抢占贫困生25%的名额。冒充贫民填报资料,原以为能蒙混过关,没想到被人举报,要求实地去考察报名者家庭住址。就这样,一家人不得不搬到贫民窟,假扮贫民生活。
来到这里认识了本片的男二正义哥一家,虽然贫困却努力生活的一家人,他帮助吉拉找工作,教会如何贫穷的生活。两家人相处地很愉快,最后吉拉通过了学校的考察,女儿皮娅幸运的拿到了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很遗憾的是正义哥家的小孩没有被录取。吉拉很愧疚,怀着无法言语的心情离开了贫民窟。
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而做出一些顺应社会,违背良心甚至趋炎附势都无可厚非。也许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可是吉拉他选择了,不,他来到了校长办公室,把一切都告诉了校长。可是校长却表明即便如此,也不会再去录取一个贫民窟的孩子。原来即便出身贫民的校长也同样看不起贫民百姓。他找到当时考察他家的老师,在学校的晚会上,一群可爱的学生表演了多才多艺的演出,全场热血沸腾。大家都为之喝彩。这时,吉拉上前,告诉家长们,这些都是公立学校,也就是贫困学校的学生。家长们都停止了鼓掌。只有女主勇敢站起来支持她的丈夫!
来到了影片的结尾,纵使这对父母费尽心思去坚持自己并试图感染其他人,纵使台下也有人企图表示认同,最终走出这所学校的也只有这一对父母而已,没有掌声没有后续,教育的不正当竞争依旧坦荡也存在,社会丝毫不受影响地运转。因为残酷的竞争永远存在。因为谁也不想输在自认为的起跑线。
一个人纵然改变不了教育的问题,但是改变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问心无愧的道理。这是一个值得让每个人深思和沉默的电影,孩子的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但是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一定要先教会孩子做人,每一个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在这样,教育孩子,未来孩子才能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起跑线作文 篇5
人们常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经线”,但“起跑线”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观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对起跑线有了新的认识。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印度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地想将她送到最好的学校的故事。他们先是购买学区房,为报名连夜排队,找教育机构咨询,甚至想去贿赂校长,最后,听说排名第一的学校的校长不愿招收做服装生意的孩子时,又打起贫困生名额的主意,他们伪装成穷人入住贫民区,并顺利拿到入读名额。最终,他们却选择了公立学校。 “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但不得不说,他们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我们的父母也一样,耗费大量金钱,为我们报了各种辅导班、购买学位房……想尽办法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
我由衷地钦佩剧中希亚姆及他的家人。他们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无私地帮助拉吉一家。希亚姆知道拉吉的工资被扣光了,居然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半给他们。最后,为帮助拉吉的孩子筹学费,竟不惜碰瓷,将赔偿的费用全部交给拉吉。看到这里,我感动不已,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他们虽然穷,可比起那些有钱却为富不仁的人来说,他们更值得尊敬。我要学习他们这种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电影还用诙谐的手法描述了教育的不公。上层社会的孩子自出生开始,就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顺利地升入名校;而普通人以及穷人的孩子只能在公立学校就读,孩子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电影的尾声,拉吉因良心爱到谴责,向校长坦白自己靠欺骗的手段获取了入学名额,希望把名额还给邻居希亚姆的孩子。没想到校长居然因为希亚姆是真正的穷人而拒绝他的请求。教育的商业化让拉吉感到愤怒,他在入学典礼上说出真相,揭露了校长的虚伪,但台下的`家长们却选择了麻木、冷漠,只有妻子米塔为他鼓掌。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不禁为拉吉的正直、勇敢而喝彩。他在用行动引导女儿做个诚实、正直的人。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有一次,数学单元测验卷发了下来,居然是100分!我兴奋不已。老师讲评试卷的时候,我发现有一道题做错了,可老师判了正确。我的心乱了,如果告诉老师,肯定要被扣分;如果不告诉老师,这不是我真实的成绩,跟弄虚作假有什么区别?正当我纠结万分的时候,想起了老师和家长曾一再告诫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成绩固然重要,但如果失去了诚信,就会失去老师、同学们的信任。想到这里,我便在老师讲评完试卷后告诉了老师。事后,老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看了电影,我很庆幸自己当时做了正确的选择。
父母都想给孩子画一道最好的起跑线,但如果只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得不偿失。观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我认为,拥有一颗善良、诚实、正直的心,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起跑线作文 篇6
在读这本书之前,其实当时的很混乱的,感觉那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之前也阅读过一些培养的书籍。但当你用心去阅读后,其实发现它的本质理念是一样的。本文始终围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而周弘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一样的,他只是吸取国外的一些教育理念,切合中国的整个状态,为中国人研制了一套教育理念,而本文中的哈佛男孩通过自身的成长经验,无不在呼吁那些最差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只是所谓的伯乐还没有出来。而那成自我定位伴随的是他的一生,在这一切当中那些软教育是达到人格和道德的最好法宝。这里我把它等同于周弘老师所描述到的“爱”。在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慎重的提及到,身体健康是第一重要的。突然意识到一点,为什么中国人说身心健康时把“身”放在“心”之前。而作者的`成长永远是顺着这自然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后,而之后的自信培养,具备的体育精神等都是在身心完善的前提下培养的。而对于性这一块,在国外只是直面的,顺其自然,当唯一认识的到的是一个界限。正是这样的理念,才没有那么多的担心和焦虑,不用提防,认识到“性”是美好的,只不过需等到他成熟的时候,所以你需要更努力让自己长大成熟。而在中国却截然相反。也许,我们会抱怨我们的环境不允许,我们的父母以他们的能力哪会想到这么多,当大多数的家长都在为孩子成绩而发愁,作者的家长却不然。放弃孩子的兴趣爱好的时候,也许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你也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之后,作者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人们意识到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不在于你有多富有,也不在于你有多有能力,或是外表多么的漂亮。而在于对自我的认识,发觉自我,认识自我,人的一身中无不总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呢?选择一条适合你的道路是最重要的。当你失恋了,你会发现其实你之前有这么多的缺点,在然后你去改变,豁然间发现自己成长了很多,当你工作上遇到挫折了,你会去总结,你会去寻找最好的方法!所以,自我定位是相当重要的,而选择远远大于努力。认识自我,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不断的去完善自己之后,才能够好的去了解别人!
亲爱的朋友么,也许你也像我一样刚踏入社会不久,也许还有一些社会久了迷失自我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去看看那中国2500年前的那些古迹,那些先人留下的最纯真,最本质的东西!
起跑线作文 篇7
《起跑线》以一对印度中产阶级夫妻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力想将自己的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读书为引,妙趣横生的戏谑间,对印度社会现存的诟病做出了极尽能事的讥讽,而电影最终虽然无法去改变现实,却用人性真善的回归,一展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相信对于不少中国家长而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成为了一种信仰。而《起跑线》则正是戳中了这一痛点,且电影并没有将格局仅只是局限于单一的教育上,导演喜剧化的手法,所讲的故事却尤为艰辛,为了送孩子能进重点学校读书,白手起家的父母拉吉与米塔,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从买学区房到托关系走后门,再带无计可施下不惜搬入贫民窟装穷,看似荒诞不禁的故事,所着墨的是印度社会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教育不公的大环境下,电影所切入的视角其实非常巧妙,既不是大富大贵的顶层阶级,也不是穷苦潦倒的`贫苦人家,而是有着一定财富和社会关系的中产阶级。他们一面渴望孩子能迈入更高层次的阶级,一面也惧怕孩子走入歧途,他们面对下一代人成长的焦虑成为了电影营造戏剧冲突的绝佳卖点,导演也正是透过他们,将印度社会所普遍存在的阶级固化,贫富悬殊,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得以了生动的体现。
一部电影的力量是有限的,《起跑线》所做的只能是呈现问题,却不可能去解决这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但这部电影的深度却并非仅仅是对印度现实社会问题的侃侃而谈,随着最后拉吉与米塔放弃了凭借欺骗所获得的学位,电影也发出了最为铿锵有力的声音!用不正当手段所获得的一切,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一流学府并不见得能教育出一流的人。对人性真善之美的回归,使电影营造了属于自己的内在纵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一条自己人生的起跑线,但这条起跑线却并绝不该是成人用功利之笔所划下的,这条线的原点是每个孩子心中那弥足珍贵的真善,而作为大人所真正应该去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住这条真正的“起跑线”。
起跑线作文 篇8
印度的电影一般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今天,我们在语文课上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起跑线》。
这部印度电影讲述的就是现代版的“孟母三迁”,一家人为了自己的`孩子皮娅可以上最好的幼儿园,他们一家从普通居民区搬到富豪区。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德里文法学校招收贫困学生,于是又搬到贫困区,最后如愿以偿地入学了。
看到这部电影后,我很不是滋味。上学难不只是印度的现状,也是中国的现状。
上周,正是许多学校一年级报名的时候,许多爸爸妈妈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优质学校,彻夜守在学校门口,下雨了也不回车上,连去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生怕自己走了把位子给弄没了,使孩子失去了进入学校的机会。
有一个家长,一见到人就问,可以把他家的孩子进入好学校吗?听说有了学区房就可以顺利送进好学校,那位家长二话不说,就下定决心去买学区房,节衣缩食,还得还30年的房贷……想到这里,我真想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站在起跑线上去竞赛,取得公平的结果。
起跑线作文 篇9
人生都有一条起跑线,有的家长就是从怀孕开始为孩子准备,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起跑线》这部电影的故事。
一对在印度开服装店的小夫妇就是故事的主人公,为了他们即将上幼儿园的可爱女儿皮雅能进排名第一的学校,他们搬入了附近的高档社区,找了顾问,想扮成上层阶段。这是招孩子?还是招家长?事实说明是招家长。虽然一切顺利,最后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学校不想招服装店老板的女儿。无奈的`两位家长只好用下策——“装穷”。
他们搬到了贫民窟,获得资格却发现是抢了邻居的资格,男主过意不去去找校长坦白,校长的一句话让我惊呆了:“如果我把这个学位给一个贫困孩子,那我怎么从中受益?”男主最后发表了一次演讲,勇敢的批判了人们的思想,最后夫妇将孩子转去了公立学校,故事结束了。
在印度,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阶级。男主针对这个话题在演讲里说:“如果一个法国人或德国人英语说错了,我们不会认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一个印度人说错了,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废物。”这句话使我感触很大,明明是印度,却要求说英语,校长将招生当做一场生意,不招贫困孩子。可在公立学校的孩子真的很差吗?,不,并不差。他们的表演很精彩,可大家都觉得公立学校差,其实它并不差。
在电影结尾男主的演讲虽然很有感染力,但始终只有女主站起来鼓掌,有两位想站起来又坐下了,我感到一阵悲哀,这也许就是:我有良知,但面对这个社会,我选择顺从。
我觉得有一句话很适合形容这对主角,也可以送给大家,是电影《熔炉》里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起跑线作文 篇10
教育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对于"放养式"和"精英式"这两种教育方式的争论从来都未曾停息。这个寒假,我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更是挖掘了二者的内涵,引人深思。
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起初持有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精英式的教育才能锻炼出卓越的竞争力,方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机制中夺得先机。这种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这对夫妇在生意场上小有成就,但作为贫苦出身的他们,不会英语,也缺失高等教育,顶着"暴发户"的帽子,让他们饱受上流社会的唾弃,且与上流生活格格不入。
丈夫拉吉曾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让女儿上名校,但妻子米图非常激动地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为她觉得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们才只能待在中产阶级,接着她又表示,好的学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而英语在印度"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还是阶级的象征。"
令人印象颇深的是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事实就是没有父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排队无果,拉吉则高价寻求名校咨询机构,按照咨询顾问的要求进行了各种努力仍未被名校录取。后来听说名校对贫困家庭孩子有录取名额,又咬牙假扮穷人,搬到穷人区生活,接受名校派来的调查员的审核。最终他们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名额。
但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拉吉的贫民邻居,他为了给孩子凑足学校收取的课外活动费用,只得冒着生命危险去碰瓷。这种情况,当然是比较极端,甚至说是过于戏剧化,但它确实反映出,在争夺教育资源的路途上,穷人已经被逼上绝路。
此情此景也让拉吉意识到了自己正剥夺了一个穷人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后拉吉为纠正自己的欺骗而努力,匿名捐助公立学校,到名校主动提出放弃孩子学籍,并当众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孩子从名校退学,去上普通的公立学校等。影片的最后我们才从女儿皮雅的脸上看到那久违的轻松的笑容,这笑容里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是一种重获自由般的喜悦。
给我的思考是也许很多家长一心希望子女接受到最优等的教育,其实不然,并非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所谓的精英式教育,盲目的追随学业上的"优秀"是不明智的。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权衡利弊,"放养式"教育有点顺其自然的意思,但并不意味着放纵,适当的放手是孩子成长途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很多时候,教育的理念是会被社会的'导向所左右的。绝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心中都有种根深蒂固的想法——成绩论英雄。嘴里说的最多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我们往往很局限地通过成绩去评判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其实教育全对不仅是局限在成绩上,更是在做人的品行以或是德道的培养。与其父母的全权包办,倒不如适当地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人生的路不止一条,每条路途都是荆棘满布,但每天路的终点都将会是不一样的一方天地。
起跑线作文 篇11
今天上午,老师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印———《起跑线》。这部电影讲的是:拉吉和米塔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皮娅上一个好的幼儿园;想尽了各种方法:换房子、上补课班、找关系、扮穷人……终于把皮娅送进。影片比较后,因为父亲良心的拷问,皮娅比较终还是去上了公立学校。
这部电影比较让我感动的地方是:皮娅的父母为了让皮娅上一所好学校而付出的努力。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的,为了我以后的人生更加美好,从小就给我报补习班,让我长大可以有自己的特长,花了很多钱、付出了很多辛苦。爸爸每天努力地工作,起早贪黑。有一次,爸爸得了重感冒,但为了工作爸爸并没有去医院,结果在第二天爸爸咳嗽加重了,迫不得已在屋子里打吊水,刚打完吊水就又去工作。医生建议在家休息,但爸爸还是执意去上班了,那时我就在想: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记得还有一次,我下学的时候下了暴雨,我当时没有带伞,就在我以为自己要淋成一个落汤鸡时,我看见妈妈像救星般向我走来。我急忙跑过去抱住妈妈,妈妈什么也没说,拉着我的手往前走。到十字路口时,地上的水已经淹到了膝盖的位置,妈妈把伞给我,二话不说地把我背起来,蹚过去。回到家时,妈妈的裤子和鞋子都已经湿了,我赶紧去把毛巾拿过来让妈妈擦,妈妈当时还笑着夸我:“宝贝,真孝顺呀!”其实,妈妈才应该是被夸的那一个。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爸爸妈妈任何举动都是为我们好,即使有时候是训斥我,也是为了不让我们再犯这个错误!我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长大了孝顺爸爸妈妈。
起跑线作文 篇12
当生命的号角吹起,谁家的孩子会在父母精心画下的起跑线上率先开跑?
《起跑线》是一部印度电影,但电影的幕幕画面不仅反应了印度社会教育,也将犀利的镜头对焦在中国、在世界的教育问题上。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印度父母为了让自己年幼的孩子皮娅能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不择手段。他们熬夜排长队拿到报名表、花重金购买氛围良好的学区房、伪装成穷人家庭试图获取贫困生学位……
终于,皮娅以贫困生的名义得到了入学机会。但父亲却渐渐明白皮娅夺取了本该属于贫困生的权利,他发现在争夺学位的过程中,他无情、他自私、他仿佛丧失了自我。“如果我不是一个好人,又怎能成为一个好父亲?”他在学校的家长会上揭露了学校的腐败、教育的无知。尽管他的演讲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但最后只有他的妻子为他献出掌声。妻子起立鼓掌的身影伟大而又渺小。
这对电影来说是个好结尾,但对社会来说却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父母们总想把孩子的起跑线往前推再往前推。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最好的永远不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人生的起跑线从来不是掌握在父母、学校手中的。起跑线要划近划远?人生该往哪跑?要跑得快或慢?路上会领略怎样的风景?向来就该由孩子自己体会。
父母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总把青春年华的遗憾交给孩子来填补。又是何必呢?多数父母还未走过半生,为何不再给自己一次起跑的`机会,再让自己像孩子那般无惧地追逐梦想?父母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跑人,更应是陪跑人。陪着孩子一同奔跑,心中相互照应,就别再停下奋斗的步伐。
最终皮娅跳上了父母捐资的一所平凡的公立小学的校车,踏上了人生新一条绚丽的起跑线。皮娅的父母也手挽手开启了人生另一段奋斗的旅程。
起跑线作文 篇13
起跑线,从怀孕就开始了。孩子难养,教育资源的抢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种为人父母的紧迫感,真是贯穿中外啊。 这似乎是富人的烦恼,不择手段,想尽办法去达到目的;穷人似乎没有那么多事,得到就得到,得不到就顺其自然吧。这也许也是富人为啥是富人,而穷人只能是穷人的原因吧!可是,穷人有啥办法呢,生活就是这样对待我,为了生存,为了温饱我已用尽全身的力气,哪有余力去做别的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并不想这样,可是不得不。尽管如此,我还要十分善良,冒着生命危险去帮邻居的孩子凑学费。除了善良,我一无所有,所以,我一定要十分善良。我不批判善良,善良是一定要的,无论穷富,只要为人,都要保持这样一个心,已区别于兽。善良善良,人人都说,可从未有人给它一个度,一个框架。可是,你一定要善良,但也请不要太善良。你拿了一袋米,分给无米下锅的邻居一点,是善良。你冒着生命危险给邻居的孩子凑学费,完全不考虑如果你死了,你的妻子,即将上学的孩子怎么办?是善?但是这种为善行为值得提倡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请先把自己照顾好,人有时候自私点好,况且这种自私不危害旁人。自己一无所有,还把机会让给别人,只能怒其不争,不哀其不幸。
最近江歌的`事情闹得沸沸腾腾,朋友,闺蜜又变成一个让人生畏的存在。我在你无家可归的时候收留你,在你和人冲突的时候保护你,可你呢,躲在门后,听着我的尖叫无所作为,你说是害怕牵制了你的行动。可是,我不害怕吗?在车站等你到凌晨,我不害怕吗?在外面给你的男朋友理论,我不害怕吗?可是,我还是做了。因为你是我的朋友啊,友谊给了我力量,善良给了我理由。江歌啊,你没有错。但是多么希望你不是那么善良,朋友的前男友一直纠缠,朋友都害怕了。你不曾了解那个男生,可是朋友的怯懦告诉你那不是个善茬,你也许应该报警,或是让你的朋友寻求家人的帮助,而不是一味的出头。我只是希望如此,但是,我知道你没有错。错的是你的朋友。错的是这个总是让人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社会。
- 更多精彩的起跑线作文,欢迎继续浏览:起跑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