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范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 > 读书笔记 > 导航

初三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03-19

初三读后感集锦。

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作品书籍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些感触可能瞬间即逝,我们需要记录下来。读书笔记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读后感集锦”,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初三读后感(篇1)

初三读后感范文:读男生贾里有感800字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读后感范文:读男生贾里有感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男生贾里》是一本小说,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描写出了贾里的特点:富有正义感,爱出风头。有时跟鲁智胜争风吃醋,有时又为妹妹打抱不平。最有趣的,当然是他的那些家庭轶事了:一会儿与爸爸闹矛盾,一会儿又左一个"好爸爸",右一个"好爸爸"地叫。当然,贾里的家庭轶事还不止这些,贾里的爸爸妈妈总是让贾里跟贾梅在一起,弄得贾里很苦恼……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才知道,原来家庭轶事是那么的精彩。秦文君用她那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描写这对兄妹生活、学习中经历的酸甜苦辣,折射出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方式,颇具时代感和青春的气息。表现出当代中学生青少年时期热爱冒险、活泼机灵的'性格特征。

读了《男生贾里》这本书后,我非常惊讶。主人公贾里的生活竟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惜惜相关。

《男生贾里》这本书,大部分讲的是主人公贾里在学校的种种趣事。也有在生活中,在家庭里发生的趣事。主人公贾里是一个有点骄傲又有点幽默的人。他是一个认为自已非常优秀,让人有一点觉得他有一点"自以为是"的感觉,而是他总是"看不起"自已的同胞妹妹,说她这个不应该。那个不好,可是,就在他抱怨妹妹的同时又表达出了他对妹妹的爱。主人公贾里也从别人的身上学了好多关于人生的道理。

我读了这本书以后,真是回味无穷啊!贾里是一个正直不阿,他为同学评理,他为同学打抱不平。但是,贾里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就拿竞争学生会主席这件事来说吧!就因为鲁智胜拿食物笼络人,贾里赌气投了有名无实的足球队队长。可是,事后才知道鲁智胜的姐姐是同样正直不阿的人呐!

在贾里的身上,我们都能发现一点自己的影子:时而冲动,时而愤怒,时而鲁莽,时而兴奋。因此,这部富有青春气息的小说在我们这一帮青少年之间争相传阅,成为当代最为脍炙人口,最受青少年欢迎的长篇小说之一。

《男生贾里》可是本难得的好书,对这种类型的小说有兴趣的同学可千万不要错过哟!

初三读后感(篇2)

生前为豪杰,死后为神仙,这说的便是张顺。

当时江州褐阳一带有三霸,褐阳镇上以穆弘、穆青为一霸,然而浔阳江中则是以张横、张顺为一霸,从古便有饮水思源,自认水为母亲,所以在江水里横行的张横、张顺一霸最为厉害。

再说他的义气,那便是宋江泻倒后,杨顺去为宋江买止泻药和汤药。当时宋江可是一个犯人,住在牢里。便是很多人都认为是吃了张顺的鱼,才成了被霜打过的茄子。但画风又转,如果张顺真的是一位黑心商家,那还不拍拍屁股走人;如果是我,那管也不管,可见得他义薄云天。

后来当宋江和戴宗被押赴刑场,由梁山泊人马和李逵救出,逃到白龙庙时渡不了江。本身现在梁山泊是朝廷的眼中钉,与他们不共戴天之仇。但张顺将自己的全部家当和一方霸主的名号押上,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顺利纳入梁山泊,开始了他的梁山生涯。

上梁山后,他便一心归于梁山,与其他水军头领一同立下赫赫战功,可见了他的武功了得。后来梁山众人攻打大名府时,宋江不慎染上了疽疮,他向宋江推荐了“神医”安道全。由于重重艰难险阻,张顺差点丢了性命,但还心想着为宋江治病,为梁山泊的大业着想。可以说,没有张顺,宋江就是一个病人;没有宋江,梁山泊就没了头;梁山泊没有头,那复兴大业,也就泡汤。

张顺的最大军功却不是这个,而是将高俅擒上梁山,间接的使得大伙得以受朝廷招安。可见得他的那颗赤胆忠心,为大家,为山寨,为国家奉献的那颗无私的心。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死后做了神仙,但却放心不下征讨方腊的事情,于是附生肉体,在战场上斩杀方腊之子方天定,结束了水浒传的故事。

哎!像这种忠心耿耿之人,死了之后也要为国家效力,精神上贡献给了国家,肉体沉在了水底,化作淤泥,沉睡在了自己心神向往的地方。

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那样黑暗腐朽的封建社会,他就像一束光,在竭力地照亮黑暗。

张顺的一生,奉献了太多太多,他的身影便如同那些普通的渔民一样平凡。不同的是只有他勇于奋起反抗,是敢怒敢言的。“浪里白条”的轻灵身影,他的智慧故事在众多的古典文化中得到了验证,他的形象也永远地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上。

我的偶像,水上霸主,浪里白条——张顺!

初三读后感(篇3)

圆妈、方爸和双胞胎女儿风铃子、风信子是幸福的一家子。9月1日开学那天,圆妈在宠物市场遇到了一只会说话的神奇小猪,从此她拥有了一个伟大梦想,就是把小猪培养成明星,这样她将成为万众瞩目的“星妈”。小猪在圆妈和温柔老师、“四眼太太”的调教下,学奥数、写作文、练钢琴——就像一个普通的小孩一样。可小猪毕竟是小猪,学这学那真是好难啊,为此他闹出了许许多多的笑话;何况,自称“低调”的双胞胎姐妹对当“星姐”毫无兴趣,常常对小猪施予讽刺打击……

圆妈一家人都是活宝!猪八戈,会说话,会做数学题,还会弹钢琴,说的话又超级搞笑,绝对是我见过的最可爱最有趣的小猪!我已经深深喜欢上这可爱又可亲的一大家子了!这本书虽然是童话,却感觉很真实,一点也不幼稚,好像就是在写我们家的生活一样,时时刻刻充满着欢乐。

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小猪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它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圆妈好比我们的父母,对子女不抛弃,当我们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父母会表扬我们,而当我们有挫折时,父母会鼓励我们,让我们重拾自信。我们一定要像猪巴戈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不让自己的父母失望。

那只为两姐妹拖地只为赚一点点零花钱的小猪;那只用一元钱买半根香草味雪糕和半根巧克力味雪糕的小猪;那个冲着圆妈撒娇的小猪;那只不爱学数学,把奥术虫叫做奥术蛆的小猪;那只星光闪闪的小猪……他是那么可爱,傻傻的,天真幼稚,他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初三读后感(篇4)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高尔基

在这个洋洋洒洒的寒假里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童年》。在一个平凡的上午,我翻开可这本书,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的黑色宋体,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打动着我,时不时会让我掉下来一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

3岁丧父,10岁丧母。十一岁又被外祖父赶出家门。母亲和外祖母住进专横、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而他却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同时,在外祖父家认识了许多亲戚。其中有两个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舅舅,两个表哥,和一个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每次都会被抽的红肿。但后来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之后在阿廖沙离开外祖父家之后,独自一人踏上了社会。他在很多的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了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坚强、不屈服,不怕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他自己。

而现在的我们,是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

在这样的童年里,长大也能成为有用的人,可见他是多么坚强,我也要像他一样,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初三读后感(篇5)

本文是朱成玉先生的大作,跟我在一份初中语文卷上相遇,生怕错过再找不到,就保存下来。今天翻出再读,依然深有感触浮想联翩。

本文的谋篇布局简单顺畅对比鲜明。开头交代两狼是先后被猎人捕获关在牢笼里的。主体部分集中笔墨,两匹狼截然不同的表现一匹已经被驯化得像狗,一匹狼性十足。前者成天趴着晒太阳,后者总是保持特有的韵律和节奏,轻快地向前跑,撞到铁丝网上再往回跑;前者有时就撑得眼冒金星,有时饿得饥肠辘辘,完全没有算计;后者坚持吃七分饱,把多出来的肉藏起来备猎人不给时不至于饿着;前者绵软温顺安于现状,不忘揶揄追求自由而不得的同伴,后者随时寻找机会逃脱全然不顾同伴的教导和讽刺。终于,后者抓住猎人因喝多酒忘锁门的机会飞奔而去,前者却昏昏欲睡浑然不觉。猎人深感后者的速度之快和对自由的执着放下了猎枪,因前者安于当狗索性扔锁。在对比中,美的丑的不言自明。最后,用寓言式结尾揭示主题,干脆利索。

本文叙述和语言描写不蔓不枝,极富于个性化。狗的懒惰迟钝自作聪明,和狼的坚持锻炼永不服输,对比鲜明。尤其是狼敏锐地发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时,一个箭步冲过去,撞开那扇门,飞奔而去,极言其逃跑的速度和力度。并借猎人的感受,夸张地写狼跑的速度之快,用猎人把举起的枪缓缓放下和自语,侧面描写狼追求自由和执着感人至深。

自然,一切文学即人学。本文最让人感慨的,还是它的深广意义的主题。对许多人来说,现实生活相像牢笼充满各种束缚。在长期不自由的苦闷中,多数人逐渐适应并享受牢笼里的生活,放弃了对自由的追求,把被奴化作成熟来自我安慰,甚至炫耀,把追求自由作为幼稚好意引导或讽刺打压。只有少数人不忘初心,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不能沉迷眼前的苟且,时刻准备着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冲出牢笼,奔向广阔的自由的天地。

初三读后感(篇6)

这天很冷,阵阵鹅毛大雪随着凛冽的寒风呼啸着,迫不及待地钻进人的衣服、发丝间,使人一个激灵。我独自一人走在街上,感到了一丝孤独。突然,我看到了一位瘦骨嶙峋的乞讨者,穿着单薄的外衣,拄着木拐杖正向路过行人乞讨着。这时,一位三十出头的叔叔走了过去,微微弯腰,把自己的棉外衣脱了下来,套在乞讨者身上,并从口袋里取出了百元大钞放入乞讨者的碗里。乞讨者连连鞠躬,不停的说着:“谢谢,谢谢!”看到这个情景,我想起了课文《爱之链》的故事。《爱之链》主要讲了乐于助人的乔依在路上帮助了一位老妇人,修好了妇人车上的轮胎并且不计报酬的故事。他还留下了一句话:“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老妇人开着修好的车,来到了一家破旧的小餐馆用餐。女店主怀着身孕,但还是不停地为老妇人端茶送水,照顾周全。用完餐,妇人记起乔依的话,留下一些钱走了。女店主发现后对老妇人感激不尽,她关上店门走进里屋,轻吻着床上熟睡的丈夫:“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想到这里,我心中一阵温暖,乔依帮助了老妇人,老妇人资助了女店主,也就是乔依的妻子,女店主又关怀着乔依。这种循环,正说明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依稀脑海里留着那件事:下雨天,放学后我刚打算撑好伞回家,却发现小文还在座位上愁眉苦脸。我问:“小文,你怎么还不回家?”“我没带伞……”她无奈地望着窗外倾盆的大雨。“我有伞,我带你回家,走吧。”我毫不犹豫地走到她座位边,拉起她的手。小文抿了抿嘴,不好意思地开口:“我和你的家离得很远,不知道这样会不会……”“没事,我们走!”在去她家的路上,我一直将伞偏向她那边,自己却淋了不少雨。到了她家门口,小文向我投来了感激的目光:“谢谢你!”“没关系。”我微微笑,脑中却想起了新学课文《爱之链》的片段:“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奉献,是美好的!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只有全身心地帮助别人,自己才会踏踏实实。

让我们像乔依一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初三读后感(篇7)

暑假,我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个17岁的男孩,厌恶世俗的纷纷扰扰,梦想有一个孩童的世界,没有城市的纷扰和成人的虚伪。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本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他在纯真的妹妹身前发自内心的几句话,道出了他心里所想、心里所念。

在如今社会中,现实与残酷将人们狠狠包围。许多满怀梦想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城市的喧嚣中,逐渐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经的梦想烟消云散,人性也被逐渐磨灭。

我的姥姥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是我妈妈,还有两个分别是我的二姨,三姨。

初三读后感(篇8)

“买”、“卖”读后感

读这篇短文我分清了“买”和“买”两个字的写法,了解了“买”和“卖”的区别,我不会再写错这两个字了。

通过读“买”“卖”这篇课文,我不仅分清了“买”和“买”,还掌握了区别“买”和“卖”的窍门:有个人身边有十块钱,上街去买东西,东西买好了,十块钱也用掉了,给了卖东西的人。“买”上面没有十字,“卖”上面有十字头。“

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有趣,买是买了东西十块钱也用掉了,卖是卖了东西后得到了十字头,所以头上就有十块钱了。这是中国文字象形字的典型例子。

不光学“买”和“卖”要用科学的方法,其它学科也一样。如数学中26+24+1,先24+26=50再50+1=51。这是数学中的简便算法。英语单词blackboard黑板,是black黑色+board木板。趣味与科学方法能够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我读了这遍短文不仅分清了“买”和“卖”,还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才有乐趣。

《今天我是升旗手》读后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今天我是升旗手》,它是南京作家黄蓓佳的作品。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肖晓,他出生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品学兼优。他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相当一次升旗手,可是,肖晓已经六年级了,还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读后感

这是一片令人感触很深的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巴金老人给家乡孩子们写的一封蕴含着深刻哲理的信。

巴金爷爷有病不能回家乡看望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因此他们之间只能通过写信来倾吐自己的情怀,这一封封来自家乡的新包含着孩子们对巴金爷爷的关心和崇敬,他们的信给了这位病痛中的老人带来了温暖。

这封信的意义非同凡响,学完课文我对:“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觉得:“只有为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同情我们才没有白吃干饭,为别人付出生命才有价值。”巴金老人在信中提醒家乡的孩子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的一切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谦虚的巴金爷爷说她是一个普通的人,但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撰写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作品:《家》、《春》、《秋》、《雾》、《雨》、《电》、《萌芽》、《寒夜》、《随想录》等优秀的作品。

我们要学习巴金爷爷谦虚、惜时、有爱心!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1)

你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一切么?或许你会毫不迟疑的说:“会”。那么你愿意包容你所爱的人的过去么?也许你会忧郁,那么先不要急着回答,建议先看看《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被称为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瑰宝,出版于十九世纪末,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个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托马斯.哈代。

《苔丝》写的就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质朴、正直、刻苦、聪明、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终于杀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艺术形象成就了一个悲剧,老长老长的故事也因为这个悲剧的成功成为了很老很老的人们心中的疼痛。它的情节用现在的观点看似乎有点老套,但却深刻反映了古老的宗法制农村在资本主义势力侵蚀下瓦解的悲剧。苔丝的失贞主要是亚雷.德伯的责任,她第二次落入亚雷.德伯之手是她的父母、安机.克莱和亚雷.德伯共同的责任,而她终于杀死亚雷.德伯则是一位受尽欺凌的弱者的最后反抗。在苔丝身上,我们自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本性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

如果说卡门的美在于野性叛逆,简爱的美在于倔强顽强,那么苔丝的美一定在于纯净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纯洁就像蓝天一样,虽然偶而会被乌云遮住,可是当乌云散去,世界上最纯净透明的依然是蓝天。

作为女人,她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脸蛋,和恰到好处的身材。哈代给这个美人加了点色,那就是着重去写了她的唇,她唇上的曲线。说那是任何男人都会为之神魂颠倒。红丽娇艳,如花沾露的唇,本身就是情种,再加之细致分明,乖巧柔美的线条,在顾盼流转间,不动人也难。

苔丝是坚强的,乐观的,她的命运却不可逆转。即使再多给苔丝几次选择,我相信她最终仍然会走老路,除非安玑克莱没有抛弃她远走他乡。关于社会的悲剧,家庭的悲剧,人性的悲剧已有很多定论,令我感到叹息的只有苔丝和克莱的爱情悲剧。

两个人吃尽了苦头,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只是物是人非,苔丝选择了死亡来成全他们美好的爱情。终究到底是一场空。

对于苔丝来说,她承受的苦难远大于克莱,她内心的彷徨无助克莱永远体会不到,如若不是苔丝的善良痴心,不计一切的去爱克莱,他们早已成为陌路人了。受尽苦难的苔丝实际什么都没有得到,受尽了侮辱,却只想到要成全克莱的高尚纯洁,最后只能把克莱拜托给自己的妹妹。在这场爱情当中,克莱是完全的操控着,最后的大赢家,苔丝是完全的牺牲者,纯粹的奉献自我至死方休。克莱表现出来的虽然看上去是维护心中那份对爱情的信念,实际暴露出来的是那份冷酷与自私!他爱的仅仅是自己虚构的一个形象,并非活生生的苔丝。如果不是在异国他乡遭受病痛的折磨事业的失败我相信他不会还记得有个苔丝在泥沼里苦等着他前去营救。

爱情的发生,谁能说清楚孰真孰假?天时地利人和都要到位,一点点细小的差错就能导致去安排的否定。即使最终结为伉俪,也无从分辨爱情是否真的发生过。她那么爱安琪儿,不仅是他的容貌,不仅是他的琴声,不仅是他能给她带来的一切,甚至包括失去的,甚至为他所受的痛苦,她都能承受。她记得他说的每一句话,她学唱他喜欢的歌,连他的那些理论,那些她自己还似懂非懂的理论,她都牢记着,奉若神明。

他成了她的呼吸,她的生命。当安机问伊兹,那个曾经爱他的姑娘,能否像苔丝那样爱他时,伊兹几乎脱口而出,她不能,因为苔丝的爱是无法比的,她可以为他而死的。在别人眼里,都能看出苔丝,如此厚重的爱。可见这爱的程度了。

安机正是因为苔丝独具特色的纯净才爱上她并向她求婚。可是当苔丝向她所爱的人坦白她那受伤的过去时,克莱尔犹豫了,对爱人的不理解和对感情的不坚定让她最终选择了离开。苔丝心碎了,当她帮她的伤口小心翼翼的展现在所爱的人的面前时,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谅。可是爱人却狠心的在弱小的苔丝的伤口上洒了一把盐。

苔丝的爱,不仅表现在欢愉时,全身心的投入。更在于,当她明知道,安琪儿抛弃她,在她痛苦万分,而安琪儿梦游时,抱着她走时,她本可以叫醒他,唤回他的爱心,取得召他回头的可能时,她也在为他醒来着想,怕他醒来懊悔,而放弃。

虽然后来克莱尔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和狭隘,他的心仿佛看见天上有一颗名叫“苔丝”的星星对他说:“亲爱的,现在你原谅我了么?”

很美的感觉。但是,这终究是一个悲剧,仿佛许多的爱情都是如此。为什么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虚伪的道德!离别,等待,彷徨,后悔……虽然苔丝和克莱尔最后度过了五天美好的时光,可是,为爱复仇的苔丝结局依然悲惨。

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如果你深爱一个人,就应该接受她的过去,因为过去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心灵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接受她的过去,就永远无法走进她的内心,她那颗深爱你的心。情到深处是理解,爱到深处是包容,因为爱,可以让我们的心像蓝天大海一样宽广,一样无私。因为爱的温度能溶化一切。因为,爱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理由。

初三读后感(篇9)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平缓舒雅,略带伤感的恋爱小说,通过朴实的文字把语句修饰得恰到好处,以至于我花了一个晚上和几天的休闲时间才把它看完。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村的一部杰作,据说今年的诺贝尔奖差点被他拿走了,遗憾的是这一至高的荣誉最终还是与他擦肩而过被我国的著名作家莫言捧走。我也得以知道这世上还有两位著名人物,要知道之前我可是听都没听过。实感惭愧。偶尔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了这部作品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抽个时间享受一下大师级的作品所带来的快感。

书中描写的虽然是那个年代的爱情故事,但情节却总让人感觉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周围一样,那么的切身。说得不好听这部作品在我看来就是爱与性的结合,作者能把男女之间的那点事摆上台面来供人们去认知去感受,其胆识着实让我佩服,看完最后一个字再回过头来回味里面的情节时,让我领悟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想告诉世人的是一条恒古不变的男女间的爱情法则,那就是:有性不一定有爱,有爱就必然得有性。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小说中的木月跟直子的爱情,可谓是情深意重,但不知何原因直子给不了木月那个,尝试了很多次也不行。这也许是木月自杀的最大原因吧,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直子却成功地将自己的初次给了另外一个男人渡边,致使她内心感到无比的内疚和痛苦:为什么自己深爱的人,自己却给不了给他?就这样痛苦一直折磨着她,最终因承受不了精神的压力而自杀,彻底解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