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些书籍或文字带来的启发和心得,也叫作读书笔记,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一直不停的冒出新的想法。写作品的读后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中学范文网小编细心挑选后发现“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1】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在生活中,我对自己是一个十足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并且都一直对自身在***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所以我决定沉溺于拖延的深层原因中,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为我克服拖延问题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是简·博克、莱诺拉·袁长这两位心理学家达25年的研究结果,本书通过一系列的事例轻松而深刻的说明了拖延心理的产生根源,并提出了很多克服拖延的可行性建议。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首席执行官,从家庭主妇到推销员,拖延问题几乎影响到每个人。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在心理咨询领域广受赞誉和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拖延进行了细致、细致、有时甚至幽默的探索。
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而且是大脑和大脑相互作用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
“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对有些人来说,拖延很容易消除,但对许多人来说,拖延根深蒂固,很难消除。这点我是深以为然的,明明知道这样做是正确且必要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总想再等等。例如,许多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们不能戒烟。即使他们真的病了,不能再抽烟了,他们也会安慰自己。我明天开始戒烟。
他们真的明天开始吗?别忘了后天还有一个。
书中提到:拖延会激起类似自责或者厌恶这样的情感反应,但是……它很可能同时也在帮你躲避其他更为焦灼的情感。突然间,它让我想起了我在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拖延。
那时候,总会一边反复计算已完成字数和最后交稿期的距离,一边为自己无法按部就班却总在不断往后拖延,而无比自责和懊恼;那时候,自己简直就像掉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在拖延,一方面又在焦虑和自责中痛苦度日。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时可能会有享受的感觉,但过后我们就会陷入深深的“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当一个吸烟者因为吸烟而面临生命危险时,他难道不会这样幻想吗?如果我能早点开始戒烟,每天好好锻炼,过上健康的生活,我现在能一起享受家庭幸福吗?
学生挂断**时,他也应该责怪自己不努力,哪怕是一点点。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心理学》就是你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同时它又像是一位老朋友,对我们的缺点提出了改进建议,给了像我这样,受拖延顽疾拖累的“拖延者”一个希望,只要有意愿改变,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复实践,总有一天,我会因此得到回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2】
读该书首先能够想到的是“拖延症”和“执行力”两者的联系,拖延往往以懒惰的标签贴在人身上,是与执行力背道而驰的。通过研读本书,结合生活工作中的所见所想,谈我个人对拖延的看法:
首先,认清拖延心理。拖延是做事拖拉或懒得去做,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工作期限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期限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很多拖延的人甚至很享受那种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这种时候,会在心里表扬自己很有"效率"。同时,长期这样下来,尽管不愿承认,但潜意识里确实觉得自己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成绩却平平,会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于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再次强化了拖延心理的形成。另外,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拖延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太难、太耗时间、没有相关的知识技能、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做不好。
在生活中拖延心理普遍存在,如果可以很好的解决,则可以将工作生活的效率提高几倍,加快社会的进步速度。
结合工作性质,有几点想法:
一、鼓励员工保证工作质量基础上自主加快速度。
首先、要明确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让领受工作的人知道谁应该对该工作起主导作用,并负责任。
第二、给予责任人相对应的权利,就是所谓权责对等。某项工作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必须注意该项工作的责任人有没有权利去行使主导作用,避免将责任人变成背锅人,最后导致工作推不动,奖罚制度不能使人心服口服。
第三、制定完成工作的奖惩规定。
二、减少员工抱怨心理的产生。比如收入和劳动强度的攀比心理。
均衡安排工作,安排工作掌握工作劳动强度的差异,避免将大部分工作安排在一人身上,不能形成所谓的“能者多劳”现象。
很多人每年对来年都有宏伟大志,每年的与国土部门的各种合作畅想,都成了头顶的目标,永远跟着自己向前跑,就是不能拉紧距离。回首认识了很多跨行业的人;失去的是时间、生活,特别是工作中的各项计划,很多没有按意想中的顺利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拖延的思想作怪。
往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坚持工作原则,利用好的工作方法,做好工作计划,充分考虑前方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避免拖延,推动手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底实施。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3】
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的表现如何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其它人则被忽视。“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
结果就像空中楼阁。它看起来很华丽,但总是让人不安。
(2) 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了很大的差距。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
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拖延是一种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来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你可以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避免它们。长期以来,你可以让聪明变成
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
总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搞定,还是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放心,长此以往,你的时间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好,然后逼自己拖延。
(6)逃避竞争
对于很多竞争的事情,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息去做,包括游戏,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归根结底,就是害怕失败,这很容易让自己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弱点和恐惧。
(7)自己太抢眼,总会有人受伤害
总觉得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要进大家一起进,要退大家一起退,因此自己一有锋芒显露,就会局促不安,把锋芒藏起来,怕让别人认为自己刻意表现,影响其他人。
(8)”幸存者歉疚“
这是第一次听到的一个新名词,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一直伴随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外面享受着父母劳动成果换来的相对较好的生活心有愧疚。然后再做一些跟家庭有关
的决定,特别是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的决定的时候,不断地犹豫拖延,试图希望时间来通过最终没有选择的方式来做决定。反而最终付出的代价更大。
(9)选择困难,交流困难
在做决定时,我总是犹豫太多,总是比较各种方案,发现很难选择。然后,通过延迟,一些方案会自动从选项列表中退出,并在没有选择时做出决定。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导致可能为找人商量件事,打**咨询或约定时不断拖延,总想找一个好的状态再去做,反而最后影响自己的事情安排。这两点重要原因是一对需要做决定的事物不了解,二对自己没有自信。
以前发现自己总喜欢找一个状态再去做事,否则就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不断地拖,最终不了了之或者随随便便完成,然后觉得自己做事情和预期相差很大,放弃了必要努力,对自己失望,状态低迷,此时又觉得做事不合适,不断往后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是一个需要不断纠正的问题,但在纠正之前,我们必须找出真正的原因,否则我们将走向另一个方向
个极端”冲动“,本来没有问题,创造了问题,这样就不好了。上面的9点是自己隐隐约约发现存在于自己的行为中的问题,哪些是真正原因需要不断思考。找到根源,然后逐步改善,最后摆脱拖延带来的负面影响。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4】
10分钟多长时间?因为床因为原因,我为了避免迟到,有了qiazhao表,从我家到学校进入学校时间一般记录下来。几天来总结一下,每次大约7、8分钟,加上一些不稳定因素,如出行距离、或雨天、交通等,都要在最快的时间加上一分钟。
所以每天上课前十分钟我都要出去。幸好我从那时起就迟到了。
常常在我时间够多、自信、从不迟到的时候,你会在上课的时候看到一个匆匆忙忙的号码,匆匆赶到教室。这是人们经常说的延迟。当指针上的时钟清楚地告诉你今天比昨天五分钟洗完之后,你及时救济和秘密地高兴,今天是更丰富,所以同样是在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但无意中拖延将被及时使用做,看看时钟后,甚至开始在工作日甚至更多在晚上。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经常发生。很明显要早点出门。美好的时光可以是一点点,但偶尔到来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有什么区别,更重要的时,你会发现时间是不够的。
这些都是拖延心理。这种不必要的、有害的延误,其后果不是严格的心理或医学术语,而是严重或频繁的延误,往往是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表现。拖延和拖延之间没有区别,在拖延这个词通常被保留在口中之前。读了这本书,真的,拖延和拖延之间的区别被理解了。
拖延是一个简单的拖延或太懒惰的事情,它只是一个坏习惯,但当这种坏***响情绪,强烈的自责情绪,强烈的内疚,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与焦虑相关疾病,抑郁症,强迫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可称为延迟疾病。
延迟心理学列举并整合解决方案中的激励和延迟。要点如下:
一。完美主义,一切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做好工作,所以我不想仓促开始。一切都准备好了,也许是因为别人对自己期望过高,害怕失望。
2,有学生经常抵制和敌对。就像学生对这个问题的不满:老师对我很不好,所以我不愿意做他的工作。
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放弃这个课程?你怎么能和老师气气,收到了自己的损失。
三。任务太艰巨,工作也是原因之一。我不忍心继续这样做,所以我明天就做了,但我还是不高兴明天再做,继续往后推你可能会怀疑你的能力。
这些问题必须已经发现,当我们难以启动时,我们可以解决困难。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想努力摆脱脱延,有必要考虑在接下来的十分钟内做点什么,充分利用时间来解决脱延的根本原因,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工作和休息来设定时间来完成你必须做的事情。
因此,拖延的根本原因是:拒绝拖延的好处没有显露出来,持续拖延的危害也没有变成痛苦。延迟是地狱的尘埃之梦,也是坟墓的埋葬潜力,在延迟缠扰和痛苦,你可能已经想到,因为延迟和不知不觉消失时间,平庸和浪费的时间延迟是盗贼的生命,如果你不想被热情偷来,机会被偷走,梦想被粉碎,爱情被扼杀,然后学会推迟门因为原来可以是ambilight的生命,但它可以在延迟到一个共同的丑陋的壳。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5】
隔了21个月,最后重新把《拖延心理学》这本书看完了。
唏嘘啊~~~谁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症?看是还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绪根源,包括内心感受、恐惧、期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二是时刻根源,拖延者与时刻的纠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体、大脑以及遗传基因;四是人际关联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联。
情绪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惧失败、逃避成功、完美主义、控制自我,安全感。
拖延者对失败有恐怖感,从而一向拖延,最后失败了能够说不是他是关联,是时刻不够补。
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别人伤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伤害。
还有就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看到这个,我承认我也是完美主义者,要么全部要么没有,不管在哪个方面,我都很明显,要么不做,要做就彻底。
好多时刻下决心的时刻比做的时刻还长,喜爱拖延,一向拖拖拖,拖到最后务必做了才会全力以赴去做。
自我控制,体此刻有个拖延者觉得拖延能够让他们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听命于他人。
能够透过拖延和自己厌恶的人唱反调,有弱者的自我满足感,还能够报复他人。
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透过拖延让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适感,维护心理平衡。
实际上他们只是期望有个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担,不至于孤独,害怕被疏远。
而有一些则是害怕被亲近,透过拖延来拒绝他人的亲近,而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时刻根源
拖延者的时刻观念和一般人不一样。
他们的主观时刻和客观时刻严重冲突,总主观认为时刻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实际上已经时候不充足了。
拖延者时刻感知失去平衡,轻视未来,在管理时刻方面无序和误解。
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时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
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个时刻区域里:时刻迷失、时刻断裂、过去的好时光,对时刻的流逝不在意,不为将来做打算,拖沓此时。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脑。
大脑中的运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会影响拖延。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大脑,神经科学最新的几个“大观念”:一、大脑处在不断变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处于无意识中;三、潜伏记忆的影响;四、;联结的通路;五、左逆转。
脑是不断变化的,不断修正,具有重组潜质,能够打破旧的神经联系,建立新的神经联系,即是“神经的可塑性”。
就是说我们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都会影响我们大脑明天的结构和功能。
生活经验能够激发神经元,将电子脉冲从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另外一个神经元,并释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经元在数量上不断增长和连接度上不断紧密化。
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脑对那个活动反应越多;大脑就会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来越好。
这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
虽然拖延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顽固的连结,但是我们是能够打破的,能够重新建立新连结。
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
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惧和焦虑。
当恐惧感出现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做出躲避反应,从而导致你的拖延。
透过恐惧建立的神经连接是无法被消除的,当再次遭遇刺激的时候,大脑就会无意识反应。
这是大脑对抗恐惧和痛苦的防御机制,会抑制反应,让你逃避、拖延。
但是,由于神经元是可塑性的,我们能够透过有意识地调整我们的情绪对抗恐惧和焦虑、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应对那些我们所推迟的事情。
潜伏记忆依然,以前的记忆还潜伏在大脑了,当收到刺激时就会激发神经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应。
大脑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关照、感应和同情这样的感情有关的区域。
当这区域被激活,我们就会感到放松,对世界怀着开放的心态。
大脑的右半球有个负面情绪有关的区域,在不舒服和负面的情绪中,就会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所谓的“左逆转”就是善待自己会刺激大脑的相应的部位,创造出一种与抗压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环的状态。
简单讲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区域。
拖延症和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缺失紊乱、抑郁、焦虑、紧张和睡眠问题这些身体状况有关。
执行功能障碍的人往往正因执行力不足而导致拖延。
注意力缺失紊乱的人正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时刻比其他人要多,而导致拖延。
抑郁症的人则正因动力不足,连动都不想动了,怎样可能不拖延。
拖延的焦虑症的人一般是强迫症、邋遢分子和囤积狂这两种,这两种状况是“脑锁住”。
强迫症的人不断重复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
邋遢分子和囤积狂,是迟迟不把无用的东西扔掉,不断囤积,大脑回路锁住状态。
压力会使我们变得拖延。
应对压力是,往往是“非战即逃”的反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较好,有时强迫自己工作只会走上拖延之路。
睡眠问题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导致拖延。
但是不管是怎样的状况,都是能够透过重建神经回路来慢慢改变我们的拖延症。
顺便提提季节性情绪紊乱症。
随着白天日子的缩短,环境光线的减少对人产生影响,神经传递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学平衡,容易出现疲劳不堪的状况。
冬春两季较多出现。
人际关联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会关联。
家庭对拖延者的施压、怀疑、控制、依附、疏远等倾向,让拖延者为了维护其家庭关联而做出拖延行为。
有些则期望透过拖延而得到父母的爱等。
还有就是为了维护和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的社会关联而选取拖延。
虽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么多,我觉得我主要是正因:一是懒;二是时刻观念;三是执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义;五是强迫症;六是抑郁。
这六大原因。
当然,我此刻也在想办法重建大脑神经回路,应对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6】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近日看博克莱和莱诺拉写的《拖延心理学》,阅读了拖延产生的一些心理学原因,颇受启发,阅读过程有种脊梁发凉的感觉,似乎以往自己很是骄傲的一些点就是阻碍自己前行的深层次的原因,不管是过于敏感,或者确实是问题,暂且先记下,以备日后深入思考和矫正。
(1)过于注重表现,把表现等同于能力。
“不管能力如何定义,当它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为唯一衡量,其它面都被忽略了。”表现的好坏评判标准常来自于他人,而他人无法从做事的动因和根本出发点去理解一个人的表现,因此单纯注重表现,会让人变得过于追求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完整的努力。这样获得的结果就如同空中楼阁,似乎很华丽,却总让人不安心。
(2)过高的期望,与现实形成太大的落差。
“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后者对自己要求跟自己对自己表现期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所以常常自责,进而容易消沉,自尊因而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3)平庸招致轻蔑
太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做的非常出色,是个全能的人。于是总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与理想的自己相比很平庸,于是贬低平常和常规的表现,用轻蔑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表现。拖延就是安慰自己的方式,然后找一堆接口,阿Q式的安慰自己。
(4)优秀不用努力
遇到事情,总是幻想自己有超能力,秒懂一切,解决问题都是手到擒来,分分钟了事。做不到这点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对自己感到失望,然后放弃必要的努力,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时间如此,让聪明变成了无知。
(5)一切都自己来,亲力亲为
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搞定一切,或者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放心,长此以往,自己时间和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好每件事,然后把自己推向拖延。
(6)逃避竞争
对于竞争的很多事情,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息去做,包括游戏,包括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归根到底是害怕失败,而这很容易让自己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软弱和恐惧。
(7)自己太抢眼,总会有人受伤害
总觉得处于一种和谐状态,要进大家一起进,要退大家一起退,因此自己一有锋芒显露,就会局促不安,把锋芒藏起来,怕让别人认为自己刻意表现,影响其他人。
(8)“幸存者歉疚”
这是第一次听到的一个新名词,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一直伴随着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外面享受着父母劳动成果换来的相对较好的生活心有愧疚。然后再做一些跟家庭有关的决定,特别是需要家庭付出很多的的决定的时候,不断地犹豫拖延,试图希望时间来通过最终没有选择的方式来做决定。反而最终付出的代价更大。
(9)选择困难,交流困难
在做决定时,太过犹豫,总是不断比较各种方案,觉得选择很困难,然后通过拖延,让一些方案自动退出可选行列,在没得选时做决定。害怕与陌生人交流,导致可能为找人商量件事,打电话咨询或约定时不断拖延,总想找一个好的状态再去做,反而最后影响自己的事情安排。这两点重要原因是一对需要做决定的事物不了解,二对自己没有自信。
以前发现自己总喜欢找一个状态再去做事,否则就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不断地拖,最终不了了之或者随随便便完成,然后觉得自己做事情和预期相差很大,放弃了必要努力,对自己失望,状态低迷,此时又觉得做事不合适,不断往后拖,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是个问题,需要不断修正,但是修正前先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冲动“,本来没有问题,创造了问题,这样就不好了。上面的9点是自己隐隐约约发现存在于自己的行为中的问题,哪些是真正原因需要不断思考。找到根,然后逐步改善,最终摆脱拖延的负面影响。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在翻开《拖延心理学》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当读到对各类“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这一章节时,书中提到:拖延会激起类似自责或者厌恶这样的情感反应,但是……它很可能同时也在帮你躲避其他更为焦灼的情感。这突然就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写稿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拖延。那时候,总会一边反复计算已完成字数和最后交稿期的距离,一边为自己无法按部就班却总在不断往后拖延,而无比自责和懊恼;那时候,自己简直就像掉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在拖延,一方面又在焦虑和自责中痛苦度日;那时候,即使现在想起来,自己也会禁不住起上一身鸡皮疙瘩。
如今,是本书启发我找到了个中答案。那时之所以那样,是因为在拖延中写稿和在写稿中拖延的我,无论有多么令人厌恶,也比不上作品完成后却得不到认可或不能发表的那种挫败感更令人痛苦。所以,那时候的拖延源自于我对失败的惧怕,担心得不到认同和肯定会就此失去自身价值(本书指出,这种就个人表现论个人价值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继而推论出,这可能跟我成长于一个具有怀疑倾向的家庭中有关。当然,探讨这些并非是为了逃避或者指责又或者抱怨什么,何况即使这样也根本于事无补。我要说的是,在这个对自身艰难的探索过程中,自始至终,你都要怀抱真诚和勇气,否则,很难发现真正有用的东西。
所幸,经过彻底反省分析,虽然拖延症的对治简直称得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本人总算不是无可救药。书中所提出的一些拖延处理技巧,也确实具体而实用。例如,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我要在今天睡觉前完成这篇读后感。而不是:我要停止拖延;再例如,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我要打扫房间。即使打扫房间又无聊又辛苦,但我起码可以忍受15分钟,而且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事;还有,要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也许最近投出的一篇稿子,又没有出现在编辑公布的`过稿名单中,但这并非我个人价值和能力的反映,我只需开始着手下篇的写作就可以了。
起码《拖延心理学》给了像我这样,受拖延顽疾拖累的“拖延者”一个希望,只要有意愿改变,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复实践,总有一天,我会心甘情愿接受犒赏。这些犒赏,也许来自于我如愿完成的一篇文稿,也许得益于我花数十年持续经营的生活,甚至多亏我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为健康所带来的珍贵回报……总之,连一向追求完美的我(据说大多数拖延者都有完美主义的倾向),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为开启新生活所经历的这一切了。这一切,包括拖延,但拖延已不再是一种失败。只有不敢去经历,才是真正的失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3初次得知要读的书是关于拖延的,我打心底没有感到像听到共读的第一本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的书名时那么有归属感,那么亢奋,仿佛自己正需要这种正能量,仿佛生命会因为这部书而更加完满……因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正经八百”的拖延者,我从来不无故不拖延约会,老师布置的任务,家务……只是简单的把自己所有延后完成的事情或因时间期限已过而不能做的事情归结到自己的懒惰上。
但是,读到第二章,我便惊讶的发现,作者分析的案例分明就影射着我自己。为了不让自己的朋友因为自己太优秀而疏远自己,或者不愿意取得成功后面临更大的退步的空间,就故意拖延自己的前进——这听起来好像恰恰和我想要获得进步的目标背道而驰,但这无疑是真的。虽然我从来没有在心里总结出这句话,但是只凭“自己取得较好成绩时感到的焦虑甚至超过了取得很差成绩的所感到的焦虑”这一点,我就断定:我是一个拖延大亨,一个不自知的隐性拖延者。因为我的拖延在我浑然不知中竟在我的大脑里自动生成了一个框架,目的竟然还是保护自己——用一种近乎伤害自己的方式。
不仅如此,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完美主义者”。因为但凡我想做到一件事,我就会在脑海当中构建一张近乎无法超越的蓝图。之所以说它无法超越,是因为这种结果的实现,必须要保证我的大脑和我的机体时刻处在高效运转当中,还要保证没有任何人打断我的计划,我所需要的帮助能够及时的获得……这无疑是在要求全世界都围着我转。但是这可能么?
读完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我知道,它已经逐渐被我接受,并且逐渐被我实践到具体生活中了。
今天中午,拎着暖瓶,穿着大出两个码的绿胶鞋,有气无力地走在楼梯上,正是脑袋一片空白的时候。随着我“啊”了一声,暖瓶跌破了,我呈狗熊装趴在了楼梯上,手按在了壶胆的碎片上,血流出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上楼,拎着我刚刚牺牲的暖瓶,让舍友看看我流着血的手,安慰我一下。但是又转念一想:现在上楼,拖着不去买暖瓶,中午洗刷没有热水;而且即便是有了舍友的安慰,木已成舟。于是我没有拖延,而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也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我更喜欢的自己。
正像作者说的那样,导致拖延的原因有各种,这些令人讨厌而我们却不得不依赖的拖延行为,大都发源于自己的错误认知;且治愈拖延的方式也有很多种,重在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但是改善自己的拖延行为只有一个结果——优化我们的生活。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4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看完《拖延心理学》,我立即就想到了这个千古名言。下面我就从人生规划和工作计划两个方面谈谈拖延和做事。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家经常会问,你长大了想做(干)什么?大家还能想起来第一次回答的答案吗?即便记得,实现的又有几个呢?我想恐怕寥寥无几。我记得我曾经回答的是当老师,和现在的职业相去甚远。可能是我意志不坚定吧,但我总觉得那会我的回答是随性的,不够成熟。如果我真是个老师,按现在我的思想,我会这么处理这个事情。
第一,我会安排课程给大家介绍360行;
第二,我会让学生去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这个不需要做很快的决定,也许会给1个月的时间;
第三,我会让每个人写一篇自己的理想,以的形式交给我;
第四,我会让大家再写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实现我的理想》;
第五,我会将这两篇文章放到一起来评论,同时会寄语每位同学,希望他们能按照规划好的人生,努力的实现梦想,体现自己的价值。(可惜啊,我不是老师。感叹一下过去和现在的教育现状)
我在考上大学的那刻,我都没有对自己的人生做过什么规划,一直到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我都是一棵无根的浮萍,随着社会的激流漂动。后来想想,我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一思考,自己就清楚多了,所以在以后做出决定的时候,我总会想着我所需要的。所以,现在我也给大家一点建议,如果还没有对自己未来做规划的,抓紧吧,当你一步步的按自己的规划实现的自己想要的生活时,你会小有一种成就感。
再来说说工作吧。也许大家在工作中都有渺茫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如何,反正我经历过工作多的连夜加班的时候,也有一月没事做的时候,有我的原因,也有工作性质的原因。但现在,我感觉我的工作是充实而适量的。我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计划。其实做基建工作挺复杂的,工作量也是十分庞大的,我不敢说把工作做好了,但至少我的工作在按照计划一步步的落实。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做月报、周报、日报,其实这就是计划,如果计划制定的合理,我想工作完成的肯定井井有条。曾经我在工作中往往是应付差事多,计划工作少,有时是计划了,却没有跟进,因此到第二天,日报的内容没实现;到周末,周报的内容没实现;到月末,月报的内容肯定不全面。所以现在我养成了几个习惯。第一,每天晚上睡觉时,想想今天的事情做完了没,明天还有哪些事。第二,每周三看周报,如果没完成的任务,可能就提醒自己抓紧了;第三,每月10日、20日看月报,如果有没完成的事情,再安排一下。这样我基本上就把计划的事情都照顾到了。
当然,好像说了这么多,和拖延没多大关系,其实按计划进行,就是改掉拖延的习惯,克服拖延的心里。很多时候我们是很多机会,而往往是拖延的心里,自己告慰自己,等等再说吧,过了这段时间再说吧,完成这个事情再看吧等等,让机会转瞬即逝,时间过了,也许想法和机会都过了……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7】
读完拖延心理学的书,范文
我想和你分享一份拖延心理学的书评。我希望我能帮助你!
我在图书馆的书架间闲逛时发现了这本书。当我看到它时,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拿了出来。原因很简单。
我觉得我真的是个拖拉的人,而且情况越来越糟。例如,当我和朋友出去时,我通常会合理安排时间,既不太迟也不太早。例如,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把作业推迟到截止日期前一两天。
例如,我想我明天必须把它打印出来,所以我必须在周末赶出去。
因此,我决定用这本书来**我拖延的深层次原因,并希望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这本书的第一章说明了“拖延者的循环”: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必须马上开始。如果我不开始呢?还有时间,我是个有问题的人,做还是不做?-不,或者,最后一站。我再也不会耽搁了。
我完全有同感。这无疑是我过去一学期的心路历程。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常常有很高的抱负,我想我必须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一些东西。
学期结束时,我不能匆忙补习班。我必须马上开始。渐渐地,我的学习会被一些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
如果我不开始呢?学期快结束时,我安慰自己还有时间。
由于延误的原因,作者得出结论:缺乏自信,反感,目标和回报太远,无法自律。我认为前两个原因。
仔细想想,我喜欢把约会时间调整得恰到好处,因为我曾经提前到达,独自站在角落里等待,我真的不喜欢等待,所以我选择了这种方法,但是每次我看到我的朋友比我等待的更早到达,我都感到惭愧。至于临时学习,那是因为我认为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我在高中努力学习了**年,但是没有通过高考,那些没有像往常一样表现的同学也有机会参加考试。
恐怕即使我知道一些新的和温暖的东西,我也不能打败那些渴望填鸭式学习的人。然而,我似乎忘记了最基本的原则:不劳而获!
在**我耽搁的原因之后,我似乎能够以各种方式找到解决办法,如书中所述:
慢慢来。我非常清楚,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完成。一切不可能立即实现。我会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更多的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中,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愚蠢的鸟先飞”。
注意你内心的反抗。这本书描述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而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也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也许我必须倾听内心的挣扎,告诉自己如何通过理性来正确地去做。
例如,在我的学习中,当惰性违背了我的初衷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学生。
笔记,日记,自由写作。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方法。记录你最真实的想法,见证你的改变,或者从中更深入地讨论你自己。
我认为这次真的有必要改变拖延的坏习惯。我相信我真的可以!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8】
在这本书中,作者描述了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首席执行官,从家庭主妇到推销员,几乎每个人都受到拖延的影响。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在心理咨询领域广受赞誉和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拖延进行了细致、细致、有时甚至幽默的探索。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并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
作者还考虑到当代文化需求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诸意缺陷障碍和执行功能障碍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作者甚至为那些和拖延者一起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拖延是懒惰的表现。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拖延不仅仅是懒惰。这与许多因素有关。通过书中的描述,我也发现了自己的拖延问题,并了解了拖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我深深地意识到拖延使我失去了太多成功的机会。拖延不仅仅是懒惰,它的危害不仅仅是懒惰。我也意识到拖延必须纠正。
一旦意识到拖延的危害,我们该马上制定相应的更正计划。
●降低期望,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而非含糊的、推测性的计划。不是我想在一年内学会德语,而是我想在两个小时内记住十个德语单词。
● 接受自己。接受这个世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长处,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9】
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联系到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抑或真相。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只有了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为,才能对症下药。拖延不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问题,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拖延心理学》就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它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深层次的想法和问题,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们自己来掌握取舍,更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实用性建议。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10】
近日,翻读了由简·博克与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点便觉得书中所说如同枪棒,一次次的甩过来,自身却无力挡脱。
我发现这本书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徘徊,毫不犹豫地拿了出来。原因很简单。我觉得我是个真正的拖延者,而且越来越严重。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交,所以只好赶在今天的尾巴把这赶出来……
所以我决定用这本书来找出我沉溺于拖延的深层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如果我不开始呢?还有时间。如果我自己有问题,是不是?-不要这样做,否则就回到战争中去。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有同样的感受,这无疑是我一个学期的旅程。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须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渐渐地,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会耽误学习,于是我开始想:
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间……
对于拖延的原因,笔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目标和回报太远、无法自律。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
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我似乎能找到一个解决我自己延误的办法,正如书中提到的:
慢慢来。我深知改变这坏***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观察内心的抵抗。这本书描述了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种自我观察的过程也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也许我必须倾听内心的挣扎,告诉自己如何正确地去做。
例如,在学习中,当惰性与初衷相冲突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学生。
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我相信,我是真的可以!看了此书之后我感受最大的一点莫过于对拖延者思维的剖析,我以前一直认为拖延是因为个人自身惰性所在,人懒了就变着法子不想去做事情,然而此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拖延可能会受人懒惰影响但更多的是拖延者自身的思维缺陷以及身边环境所致。
就如书中所言“拖延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一开始,我不同意书中的这个结论,但随着作者对拖延原因的进一步分析,结合我自己的拖延现象,我不得不承认拖延与心理问题有很大关系。
譬如书中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心理舒适区,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内心恐惧,恐惧即将要做的事或即将要打交道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不适应感,触碰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域,因此为了避免对结果的不适,便自发的不去做甚至拖延,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对要承受的压力的抗拒,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定了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或者寻思实现目标的路径时,发现要实现这个目标自身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为抗拒着这种将要承受的压力,便开始拖延,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对自身的认识不足而对自己要求过高,发现达不到自己所要求的完美结果,便开始拖延事情,以为拖延了结果就不会发生,说服自己相信自己还是能做到完美,书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拖延者的思维我觉得是步步击中拖延发生的要害,这些思维与条框不经意间就在自小成长环境的影响下深入到拖延者的思维,因着这些思维拖延者便进入拖延的怪圈,使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变得一团糟。
本书让我对拖延的成因了解的更加深刻,也彻底改变了我对拖延行为的看法,由此我才认识到要解决拖延的问题,不单单要从时间管理上加强,更重要的是从思维的改变做起,如果思维没能改变,要解决拖延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只有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拖延思维,改变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才能较好地改正拖延的毛病,而拖延的思维包含量太大,而且每个人触及的成因也不一样,而本书刚好将拖延者思维剖析的细致到位,看了此书便可以更好的了解拖延怪圈,解决自身存在的拖延问题。
冶金1504班刘高炜***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11】
随着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面对着积压成山的问题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产生退缩心理。
近日,利用闲暇时间,我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读完以后,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懒惰心理,在遇到问题和事情时都会有拖延的心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拖延症其实是许多人都在面临的问题,随着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面对着积压成山的问题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产生退缩心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对自己的能力的过高估计;对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对做事的步骤缺乏合理的分配和调度;时间久了,事情会会慢慢的堆积起来,在面对堆积起来的问题时,人总会变得懒惰起来,总会想着反正债多不压身,还不如慢慢解决,于是慢慢的就形成了拖延症。
在工作中,我们也会有拖延症的表现,比如明明可以马上做完的一件事,偏偏要拖到最后五分钟的时候才去做,一件两件小事还不太明显,事情堆积在一起形成大山以后,就会对我们形成困扰,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千万不能有拖延的习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及时处理,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把彻底把问题解决了,而是要把问题放在平时分步骤一点一点的解决掉。在面对司乘人员时也要保持这种心态,在司乘人员遇到困难时,及时快速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困难,这有这样司乘人员才会有宾至如归,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类似拖延症的问题,我们需要逐一的分析并克服它们,只有在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顺利。在工作中更多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高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篇12】
jfei, 24 april 2011 (created 9 november 2010)
四个拖延最可能的成因:对成功信心不足,讨厌被人委派任务,注意力分散和易冲动,目标和酬劳太过遥远。
处理拖延症的阅读技巧可能很有趣,但阅读不能取代行动。(呵呵,这就是我经常犯的毛病。)
p26-拖延的怪圈。这一章让我又一次体验了拖延带给我的痛苦。这就是我一直重复的一个怪圈。
我想我应该多看看,当自己觉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当我觉得想要做一件事却迟迟没有开始的时候。
拖延的原因:我们认为人们有拖延的坏习惯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担心如果他们采取行动,他们的行为会给他们带来麻烦。
他们担心,如果他们表现出真实的一面,就会有危险的结果等着他们。在所有无序和拖拉的背后,他们其实在害怕他们不被接受,以至于他们不仅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尽管忍受自责、自卑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这种感觉可能比看到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私更能承受。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我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是生活在恐惧之中,我不论干什么事之前都会先害怕,怕万一这件事干不好别人会怎么看我,怕被人说傻,怕被人说乡巴佬,怕被人说什么也不懂……因此,我什么事都不敢去做,即使开始了,只要遇到一点自己感觉陌生的东西都会开始害怕,因此就开始了拖延,只有最后关头了,抛开了一切顾虑才发现最终自己完成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总有那种感觉,只要是赶鸭子上架,别人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候我就能超乎预期的把事情完成。
所以,我应该改变我的生命意识,把生活在恐惧中变成生活在希望中。那么,怎样做才能生活在希望中?
如果完成这件事我将得到……。
别人怎么能这样看我,只要我得到自己的好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做事之前专注于完成之后的成果,而不是其他人的看法。
现在他们嘲笑我愚蠢。将来,他们会发现自己总是很愚蠢。
这段话更直指我的内心,说明了拖延的真正原因:许多拖延者害怕被别人评判或被自己评判,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发现,害怕做的最好或做的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担忧反映了一种恐惧失败的心理。
我们相信拖延可能是一种心理策略来应对这种恐惧。
引以为戒的一句话:成为一个伟大的律师就是我最大的追求。但是似乎我的时间都花在了担心自己能不能成就伟大上,而没有实实在在的去做事。
我也是。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大师是我最大的追求
求。但似乎我的时间都花在了收集投资书籍上,担心事情上,而不实实际做事情上。
害怕被别人评判不好,也害怕不被别人评判。这使我想到那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可以试着自己给自己一些鼓励表扬。
在某些方面接受你的平庸是个好的开始。
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学习和进步而犯错误还是成功,还是为了证明我聪明?
要以一个成长的心态看待每一件事情。
拖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面对选择我不知道如何选择。选择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大到价值观的冲突,小到现在是去吃饭还是先看会书。
当“愿望”成了“应该”的时候,心里就往往会滋生出一种抵触感。从而产生拖延。